日签
拼音

北门

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
莫知我艰。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
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谪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
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běimén

chūběimén
yōuxīnyīnyīn
zhōngqiěpín
zhījiān

yānzāi
tiānshíwèizhī
wèizhīzāi

wángshìshì
zhèngshì

wài
shìrénjiāobiànzhé

yānzāi
tiānshíwèizhī
wèizhīzāi

wángshìdūn
zhèngshì

wài
shìrénjiāobiàncuī

yānzāi
tiānshíwèizhī
wèizhīzāi

注释

已焉哉: 感叹词。算了吧。谓:犹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

适: 之。适我::之我。政事:日常行政事务、公事、公家的事。一,都、一并、完全。埤(pí皮)益:增加、堆积。

室人交徧讁我: 室人,家里人。徧:同遍。交徧,交替、轮流,每个人都来一次。讁,读音(zhé哲),谴责、埋怨、数落。

敦: 投掷。埤遗:犹"埤益"。遗,交给、加给。

笺: “摧者刺讥之言。”

展开查看详情

译文

我从北门出,忧心深重重。生活贫且窘,无人知我辛。唉,老天此安排,让人怎么说!王爷差遣重,公府事更多。忙完家中去,家人多斥呵。唉,老天此安排,让人怎么说!王事做不完,府上差役重。做完家中去,家人斥责多。唉,老天此安排,让人怎么说!

赏析

这是一首小官吏诉说自己愁苦的诗。从诗的语言看,并没有“忠臣不得其志”或“安于贫仕”之意,旧说未免令人感到迂曲,今人的“怨诉”说则解释较为圆满。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虽辛勤应付,但生活依然清贫。上司非但不体谅他的艰辛,反而一味给他分派任务,使他不堪重负。辛辛苦苦而位卑禄薄,使他牢骚满腹,家人的责备更使他难堪,他深感仕路崎岖,人情浇薄,所以长吁短叹,痛苦难禁,悲愤之余,只好归之于天,安之若命。

此诗经北门开篇,自古以来,北通“背”,朱熹解读第一章开篇为“比”,就预先注明诗的主人公正面临着背时的命运。其实,从府衙北门而出,当然是背对光明而来的,自然是形象暗淡无光,精神萎靡不振。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低着头走回家。因为无职无权,当然就要受穷了,想体面也体面不起来,其内心之黯然神伤,可想而知。但别人却不知道他的这份艰难,这个别人不只包括他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上司,还包括靠他糊那点薪俸养活的家人。他也自知没有本事,但又无能为力,只剩下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份了。这个小官吏,甘于清贫,内外交困,穿着寒酸,愧对家人,但又如此任劳任怨,忠于王事,勤于政事,真是具有敬业精神的忠谨之士。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之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这是很有见地的。

展开查看详情

TA的其他作品

点击查看更多

诗人介绍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更多>

最新文章

点击查看更多
每日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