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浮浮,
武夫滔滔。
匪安匪游,
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
既设我旟。
匪安匪舒,
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
武夫洸洸。
经营四方,
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
王国庶定。
时靡有争,
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
王命召虎:
式辟四方,
彻我疆土。
匪疚匪棘,
王国来极。
于疆于理,
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
文武受命,
召公维翰。
无曰予小子,
召公是似。
肇敏戎公,
用锡尔祉。
厘尔圭瓒,
秬鬯一卣。
告于文人,
锡山土田。
于周受命,
自召祖命,
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
对扬王休。
作召公考:天子万寿!
明明天子,
令闻不已,
矢其文德,
洽此四国。
江汉:长江与汉水。
浮浮:水流盛长貌。
武夫:指出征淮夷的将士。滔滔:顺流而下貌。
匪:同“非”。
来:语助词,含有“是”的意义。求:通“纠”,诛求,讨伐。
旟(yú):画有鸟隼的旗。
舒:徐,缓行。
铺:止,驻扎。
汤(shāng)汤:水势大的样子。
洸(guāng)洸:威武的样子。
庶:庶几。
载:则。
浒(hǔ):水边。
式:发语词。辟:开辟。
彻:治。
疚(jiù):病,害。棘:“急”的假借。
极:准则。
于:意义虚泛的助词,其词义取决于后面所带之词。
旬:“巡”的假借。
召(shào)公:文王之子,封于召。为召伯虎的太祖,谥康公。维:是。翰:桢斡。
予小子:宣王自称。
似:“嗣”的假借。
肇敏:图谋。戎:大。公:通“功”,事。
用:以。锡:赐。祉(zhǐ):福禄。
釐(lài):“赉”的假借,赏赐。圭瓒(zàn):用玉作柄的酒勺。
秬(jù):黑黍。鬯(chàng):一种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卣(yǒu):带柄的酒壶。
文人:有文德的人。
周:岐周,周人发祥地。自:用。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稽(qǐ)首:古时礼节,跪下拱手磕头,手、头都触地。
对:报答。扬:颂扬。体:美,此处指美好的赏赐册命。
考:“簋(guǐ)”的假借。簋,一种古铜制食器。
明明:勉勉。
令闻:美好的声誉。
矢:“施”的假借。
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到此驻扎。
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长江汉水二水之滨,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不是扰民不是过急,要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领土直至南海之滨。”
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实为梁栋。莫说为了我的缘故,你要继承召公传统。全力尽心建立大功,因此赐你福禄无穷。
“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还要赐你山川田畴。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下臣召虎叩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
下臣召虎叩头伏地,报答颂扬天子美意。作成纪念康公铜簋,“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淮夷在淮北,以徐国为主,故平淮夷也即《大雅·常武》所说之征徐国。因为此次伐淮夷,宣王亲征,驻于江汉之滨,召公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俱在此,所以诗的前二章均以“江汉”为喻,借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喻周天子大军浩浩荡荡的气势。也同样因为天子亲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为了游乐,而是为了平定叛国。这几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为作为一个受命出征的大臣这样说有些多余。关于开头二句,王引之、陈奂都以为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浮浮”为众强之貌。这样与《风俗通义》引作“江汉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汉”之语皆相合,其说颇为有理。
此诗着重颂扬宣王之德,不在纪事,故关于淮夷战事未作具体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后,故诗中以“经营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讨之事而带过。盖因与淮夷作战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于王”引起对赏赐仪式特别是宣王册命之词的纪述。由“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可以看出一个打算有所作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见其对朝廷老臣说话时恰如其分的谦虚和鼓励的语气,通过表彰召康公的业绩来表彰召伯虎,并激励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写宣王对召伯虎赏赐规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全诗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作结,表现出中兴君臣的共同愿望。
诗中有些句子看似语意相似,其实却表现了不同的意思。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等,出于召伯之口,是说:宣王不求安乐,而勤劳于国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出于宣王之口,则是说:不是要给百姓造成骚扰,也不是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须以王朝政令为准,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同样表现了臣子对天子的体贴。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则出之周王之口,体现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召伯虎救过太子静(宣王)的命,又扶其继位,辅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诸侯,平定外患,其功盖世。然而,正因为这样,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礼,以身作则地维护周朝统治阶级的宗法制度。这首诗就表现了老功臣的这样一种意识。
诗经·先秦
猗与那与!
置我鞉鼓。
奏鼓简简,
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
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
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
依我磬声。
于赫汤孙!
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
万舞有奕。
我有嘉客,
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
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
执事有恪。
顾予烝尝,
汤孙之将。
诗经·先秦
南有乔木,
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
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
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诗经·先秦
将仲子兮,
无逾我里,
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
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
无逾我墙,
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
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
无逾我园,
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先秦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诗经·先秦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
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
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
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
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
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
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
云何吁矣!
诗经·先秦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
为絺为绤,
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
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
归宁父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更多>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夏天写下了动人诗篇,20首夏日古诗词,让你清凉一夏。01《齐安郡后池绝句》唐·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浓重的爱国情怀,八一建军节读古诗,带你感受古人笔下浓厚的爱国情节。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来歌咏爱情之忠贞的诗词不计其数,在爱情里,人情感的丰盈曼妙,谨小慎微,惆怅难解与哀怨凄美均在诗人的笔下生辉。10首绝美的爱情古诗词,与你一起感受情之幽微,爱之可贵。
荷,别名:芙蓉,莲,菡萏,芙蕖,自古以来就是君子和气节高雅的代表。古人今人都宠爱荷。10首古诗词,带你感受文字里的荷香幽韵。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我们读到杜牧这优美的诗句,自然就想起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动人传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处暑节气通常落在农历七月的中下旬,以节气来分,每月下旬的节气,称为中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