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望山头,
看乱云急雨,
倒立江湖。
不知云者为雨,
雨者云乎。
长空万里,
被西风、变灭须臾。
回首听,
月明天籁,
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
倩美人西去,
麋鹿姑苏。
至今故国人望,
一舸归欤。
岁去暮矣,
问何不、鼓瑟吹竽。
君不见,
王亭谢馆,
冷烟寒树啼乌。
①作于嘉泰三年(1203)秋,时稼轩在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任上。会稽:即今浙江绍兴。蓬莱阁:在会稽卧龙山下,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上景下情,景为我用,景情合一。或绘景,或怀古,皆不无象征寄托。上片写雨晴瞬间变换之景,笔力雄健跳荡,境界开阔奇壮,稼轩多年蛰居郁闷之气,一扫而空,复国大业之成,正有赖于时局之刷新。下片因地怀古,借古喻今之意甚明。结处就眼前景象点染,昔日豪华,而今衰歇,亦足发人深思。
②“秦望”三句:谓秦望山头乱云翻滚,急雨倾泻,直有江湖倒立之势。秦望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为众峰之杰。因秦始皇曾登此山以望东海,遂有此名。
③“不知”两句:语出《庄子·天运篇》:“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谓茫茫一片,云雨莫辨。
④“长空”两句:谓西风扫尽浓云,但见万里长空似洗。变灭须臾:顷刻间变化无常,指雨过天晴。赵鼎《望海潮》词:“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里无瑕。”
⑤“回首”三句:谓月色皎洁,自然界大气流荡,引起人间大地千孔万穴呼啸共鸣。《庄子·齐物论》:“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惟天作,作则万窍怒号。”天籁:自然界的响声,此指风声。
⑥“谁向”三句:用越国范蠡巧使美人计灭吴事。合以下两句共参见前《摸鱼儿》(“望飞来半空”)注⑨。若耶溪:位于会稽南,相传为当年西施浣纱之处,亦称浣纱溪。美人西去:指遣西施西去吴国。麋鹿姑苏:谓吴国灭亡。昔日姑苏台已成麋鹿栖游之地。《史记·淮南王安传》载伍被子言:“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台也。’臣今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姑苏:姑苏台,在今江苏苏州城外姑苏山上。当年吴王得西施后,筑姑苏台,与西施宴游其上。
⑦“至今”两句:谓至今越人犹盼范蠡和西施乘船归来。故国:即指会稽。春秋时,越国建都于此。舸(gě葛):大船。欤(yú鱼):表疑问的语助词。
⑧“岁云”两句:谓时将岁暮,人问何不奏乐欢娱。岁云暮:一年将尽。云:助词无义。鼓瑟吹竽:奏乐。《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瑟、竽(即大笙):分别为古代的弦乐器和管乐器。
⑨“君不见”三句:谓昔日风流一时的王、谢亭馆,而今却是一片荒凉凄冷景象。王亭谢馆:王、谢两家为东晋时代的豪门大族,他们的子弟大多住在会稽。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时名流四十馀人曾盛会于山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并作《兰亭序》。大政治家谢安曾隐居会稽之东山。此处的“王亭谢馆”,泛指王、谢子弟在会稽的游乐场所。
辛弃疾·宋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辛弃疾·宋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宋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衮衮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更多>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夏天写下了动人诗篇,20首夏日古诗词,让你清凉一夏。01《齐安郡后池绝句》唐·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浓重的爱国情怀,八一建军节读古诗,带你感受古人笔下浓厚的爱国情节。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来歌咏爱情之忠贞的诗词不计其数,在爱情里,人情感的丰盈曼妙,谨小慎微,惆怅难解与哀怨凄美均在诗人的笔下生辉。10首绝美的爱情古诗词,与你一起感受情之幽微,爱之可贵。
荷,别名:芙蓉,莲,菡萏,芙蕖,自古以来就是君子和气节高雅的代表。古人今人都宠爱荷。10首古诗词,带你感受文字里的荷香幽韵。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我们读到杜牧这优美的诗句,自然就想起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动人传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处暑节气通常落在农历七月的中下旬,以节气来分,每月下旬的节气,称为中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