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负在娵觜,
羲双正东陆。
羽书西边来,
胡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
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
剽掠我孳留。
一越摩云险,
已汙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
重为武阶毒。
胡儿忽令名,
见谓鞑靼属。
或疑女真诈,
颇讶叠州族。
衣毛不知帛,
饮酪非茹粟。
劲弓骨为面,
健马铁裹足。
驾言取金夏,
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
犹雪惟汤沃。
先声张虚疑,
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
手为望风束。
策昧战为守,
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
文南暂蹢躅。
将得仅小退,
凯音误陆续,
兰皋要寸功,
良将半丧衂。
败书丙夜闻,
前矛石门宿。
亟令控三关,
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
武林护午谷。
七方对垒持,
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
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
民皆弃庐屋。
西康至天水,
患不翅蛇蝮。
凤集一炬余,
地已付麋鹿。
河池本无虞,
百里祸尤酷。
群盗沸於鼎,
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
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
道路纷怨讟。
於时益昌民,
十室空五六。
牙樯嘉陵来,
舳舻尾联属。
十乘随启行,
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
旌旗蔽前矗。
两劳使者车,
三分元戎纛。
重以溃卒徒,
跳梁满山谷。
声言诛不平,
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
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
游手伺风烛。
嗟哉是日也,
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譸张,
天时幸炎燠。
晋边死季龙,
周翰奋方叔。
水闻武侯败,
街亭诛马谡。
犹有孟明在,
焚舟报秦穆。
不待斩楼兰,
闻已事薰粥。
缙绅屐欲折,
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
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
首疾已频顣。
大言往者悔,
几已溃心腹。
尚为来者忧,
不知护头目。
厥今敌虽去,
乡道渠已熟。
三关固天险,
五都恐日蹙。
不见关以外,
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难时,
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
知几十万斛。
民力哀何辜,
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
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家,
方起邹阳狱。
几效先轸死,
不及介推禄。
魏师付乳臭,
汉校起奴仆。
平时好糜烂,
深刑痛敲朴。
於时在劳来,
仍忍逞诛剭。
颇闻富窖藏,
悉已发麦菽。
边无一人耕,
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
原堡未修筑。
了无金城图,
酣事铜醍曲。
朽索驾虚舟,
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
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
四境已清肃。
一人万人心,
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
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
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
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
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
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
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
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
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
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
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
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
人心久渗漉。
徒惟成败论,
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
蒍贾知子玉。
春秋过责备,
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
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
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
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
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
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
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
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
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
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蝱壮志寄鸿鹄。
分无万户印,
莞尔一杯醁。
熟慰豪杰心,
有诏不盈轴。
尧门万里天,
意者未亲瞩。
君相勤外忧,
必有宁我蜀。
李曾伯·宋
夜永厌银烛,
移步下堂坳。
秋风昨梦少年,
高兴鹄成袍。
世上痴儿睡去,
历历江山细数,
孤鹘啸危巢。
地静未容去,
门掩不妨敲。
转巍阑,
低画桷,
落寒梢。
南楼老子争似,
短笛一椽茅。
无色界间长啸,
不夜城中高卧,
随意弄时嘲。
洗斝要更酌,
为我问佳肴。
李曾伯·宋
行客送行客,
况又值新秋。
莼乡此去万里,
先我上扁舟。
三载乌奴聚首,
异县乡情对语,
乘月几登楼。
去去远蜀口,
日日望吴头。
丹青手,
描不就,
此离愁。
半生萍梗江汉,
别恨最绸缪。
远水长空一色,
风顺波平如掌,
雁序际天游。
故旧有相问,
犹滞剑南州。
李曾伯·宋
千一载英杰,
百二国山河。
提封几半宇宙,
万里仗天戈。
十乘晋军旗鼓,
三岁秦关扃锁,
地利属人和。
位次功第一,
未数酂侯何。
建青油,
持柴荷,
听黄麻。
乾坤整顿都了,
玉殿侍羲娥。
且醉东湖花柳,
却泛西湖舟楫,
留不住岷峨。
谁为语儒馆,
浓墨被诗歌。
李曾伯·宋
三蜀最佳处,
昌是海棠州。
清香燕寝闲暇,
人与地风流。
十万人家寿域,
六七十翁儿状,
眉寿祝公侯。
谁为语廊庙,
且许寇恂留。
过书云,
才几日,
纪千秋。
祖孙卮酒相贺,
庆事袭箕裘。
自有诗书万卷,
安用田园千顷,
松菊足优游。
持以寿公者,
梅萼半清修。
李曾伯·宋
万里长淮北,
青是汉时山。
几年壁垒相望,
高枕度春闲。
不道草庐家杰,
手袖伊吾长剑,
驰志在楼兰。
钟鼓令秋肃,
毡罽胆冰寒。
诗书帅,
金横带,
玉为鞍。
天生如结数辈,
虏岂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际,
东郭韩卢俱困,
故老正争看。
琳檄未能草,
冯铗直空弹。
李曾伯·宋
岘山羊叔子,
江左管夷吾。
勋名掀揭宇宙,
金匮侈丹书。
两载风寒卧护,
一柱狂澜屹立,
形势壮陪都。
功业笑儿辈,
别有大规模。
看东归,
游凤沼,
转鸿枢。
不应廊庙人物,
犹佩玉麟符。
好是茅峰仙客,
更与钟山佛子,
同日庆垂孤。
一饮共千岁,
永永辅皇图。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夏天写下了动人诗篇,20首夏日古诗词,让你清凉一夏。01《齐安郡后池绝句》唐·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浓重的爱国情怀,八一建军节读古诗,带你感受古人笔下浓厚的爱国情节。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来歌咏爱情之忠贞的诗词不计其数,在爱情里,人情感的丰盈曼妙,谨小慎微,惆怅难解与哀怨凄美均在诗人的笔下生辉。10首绝美的爱情古诗词,与你一起感受情之幽微,爱之可贵。
荷,别名:芙蓉,莲,菡萏,芙蕖,自古以来就是君子和气节高雅的代表。古人今人都宠爱荷。10首古诗词,带你感受文字里的荷香幽韵。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我们读到杜牧这优美的诗句,自然就想起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动人传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处暑节气通常落在农历七月的中下旬,以节气来分,每月下旬的节气,称为中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