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菜之美者,
有吾乡之巢,
故人巢元修嗜之,
余亦嗜之。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
当复云吾家菜耶?
因谓之元修菜。
余去乡十有五年,
思而不可得。
元修适自蜀来,
见余于黄,
乃作是诗,
使归致其子,
而种之东坡之下云。
彼美君家菜,
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
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
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
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
采撷何匆匆。
烝之复湘之,
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
缕橙芼姜葱。
那知鸡与豚,
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
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
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
力与粪壤同。
我老忘家舍,
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
终年系余胸。
君归致其子,
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
适用如葵菘。
马援载薏苡,
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
塉卤化千钟。
长使齐安人,
指此说两翁。
苏轼·宋
知君念我欲别难,
我今此别非他日。
风里杨花虽未定,
雨中荷叶终不湿。
三年磨我费百书,
一见何止得双璧。
愿君亦莫叹留滞,
六十小劫风雨疾。
先君昔爱洛城居,
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宅吾岂敢,
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
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
两翁相对清如鹄。
两翁归隐非难事,
惟要传家好儿子。
忆昔汝翁如汝长,
笔头一落三千字。
世人闻此皆大笑,
慎勿生儿两翁似。
不知樗栎荐明堂,
何似盐车压千里。
苏轼·宋
石龙有口口无根,
自在流泉谁吐吞。
若信众生本无垢,
此泉何处觅寒温。
苏轼·宋
彭蠡东北源,
庐阜西南麓。
何人修水上,
种此一双玉。
思之不可见,
破宅余修竹。
四邻戒莫犯,
十亩森似束。
我来仲夏初,
解箨呈新绿。
幽鸟向我鸣,
野人留我宿。
徘徊不忍去,
微月挂乔木。
遥想他年归,
解组巾一幅。
对床老兄弟,
夜雨鸣竹屋。
卧听邻寺钟,
书窗耿残烛。
苏轼·宋
余游庐山,
南北得十五六。
奇胜殆不可胜纪,
而懒不作诗。
独择其尤(者作二首。
)
苏轼·宋
元丰三年正月,
余始谪黄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
有白马青盖来迎者,
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
为留五日,
赋诗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
复往见之,
季常使人劳余于中途。
余久不杀,
恐季常之为余杀也,
则以前韵作诗,
为杀戒以遗季常。
季常自尔不复杀,
而岐亭之人多化之,
有不食肉者。
其后数往见之,
往必作诗,
诗必以前韵。
凡余在黄四年,
三往见季常,
而季常七来见余,
盖相従百余日也。
七年四月,
余量移汝州,
自江淮徂洛,
送者皆止慈湖,
而季常独至九江。
乃复用前韵,
通为五篇以赠之。
昨日云阴重,
东风融雪汁。
远林草木暗,
近舍烟火湿。
下有隐君子,
啸歌方自得。
知我犯寒来,
呼酒意颇急。
抚掌动邻里,
绕村捉鹅鸭。
房栊锵器声,
蔬果照巾aa25。
久闻蒌蒿美,
初见新芽赤。
洗盏酌鹅黄,
磨刀削熊白。
须臾我径醉,
坐睡落巾帻。
醒时夜向阑,
唧唧铜瓶泣。
黄州岂云远,
但恐朋友缺。
我当安所主,
君亦无此客。
朝来静庵中,
惟见峰峦集。
我哀篮中蛤,
闭口护残汁。
又哀网中鱼,
开口吐微湿。
刳肠彼交病,
过分我何得。
相逢未寒温,
相劝此最急。
不见卢怀慎,
烝壶似烝鸭。
坐客皆忍笑,
髡然发其aa25。
不见王武子,
每食刀几赤。
琉璃载烝豚,
中有人乳白。
卢公信寒陋,
衰发得满帻。
武子虽豪华,
未死神已泣。
先生万金璧,
护此一蚁缺。
一年如一梦,
百岁真过客。
君无废此篇,
严诗编杜集。
君家蜂作窠,
岁岁添漆汁。
我身牛穿鼻,
卷舌聊自湿。
二年三过君,
此行真得得。
爱君似剧孟,
扣门知缓急。
家有红颊儿,
能唱绿头鸭。
行当隔帘见,
花雾轻aa25aa25。
为我取黄封,
亲拆官泥赤。
仍须烦素手,
自点叶家白。
乐哉无一事,
十年不蓄帻。
闭门弄添丁,
哇笑杂呱泣。
西方正苦战,
谁补将帅缺。
披图见八阵,
合散更主客。
不须亲戎行,
坐论教君集。
酸酒如齑汤,
甜酒如蜜汁。
三年黄州城,
饮酒但饮湿。
我如更拣择,
一醉岂易得。
几思压茅柴,
禁网日夜急。
西邻推瓮盎,
醉倒猪与鸭。
君家大如掌,
破屋无遮aa25。
何従得此酒,
冷面妒君赤。
定应好事人,
千石供李白。
为君三日醉,
蓬发不暇帻。
夜深欲逾垣,
卧想春瓮泣。
君奴亦笑我,
鬓齿行秃缺。
三年已四至,
岁岁遭恶客。
人生几两屐,
莫厌频来集。
枯松强钻膏,
槁竹欲沥汁。
两穷相值遇,
相哀莫相湿。
不知我与君,
交游竟何得。
心法幸相语,
头然未为急。
愿为穿云鹘,
莫作将雏鸭。
我行及初夏,
煮酒映疏aa25。
故乡在何许,
西望千山赤。
兹游定安归,
东泛万顷白。
一欢宁复再,
起舞花堕帻。
将行出苦语,
不用儿女泣。
吾非固多矣,
君岂无一缺。
各念别时言,
闭户谢众客。
空堂净扫地,
虚白道所集。
苏轼·宋
平生无一女,
谁复叹耳耳。
滞留生此儿,
足慰周南史。
那知非真实,
造物聊戏尔。
烦恼初无根,
恩爱为种子。
烦公为假说,
反复相指似。
欲除苦海浪,
先干爱河水。
弃置一寸鳞,
悠然笑侯喜。
为公写余习,
瓶罍一时耻。
闻公少已悟,
拄杖久倚床。
笑我老而痴,
负鼓欲求亡。
庶几东门子,
柱史安敢望。
嗜毒戏猛兽,
虑患先不详。
囊破蛇已走,
尚未省啮伤。
妙哉两篇诗,
洗我千结肠。
黠蚕不作茧,
未老辄自僵。
永谢汤火厄,
泠然超无方。
苏轼·宋
余旧作《凤咮石砚铭》,
其略云:苏子一见名凤咮,
坐令龙尾羞牛后。
已而求砚于歙,
歙人云:子自有凤咮,
何以此为?
盖不能平也。
奉议郎方君彦德,
有龙尾大砚奇甚,
谓余若能作诗少解前语者,
当奉饷,
乃作此诗。
黄琮白琥天不惜,
顾恐贪夫死怀璧。
君看龙尾岂石材,
玉德金声寓于石。
与天作石来几时,
与人作砚初不辞。
诗成鲍谢石何与,
笔落钟王砚不知。
锦茵玉匣俱尘垢,
捣练支床亦何有。
况瞋苏子凤咮铭,
戏语相嘲作牛后。
碧天照水风吹云,
明窗大几清无尘。
我生天地一闲物,
苏子亦是支离人。
粗言细语都不择,
春蚓秋蛇随意画。
愿従苏子老东坡,
仁者不用生分别。
苏轼·宋
铜腥铁涩不宜泉,
爱此苍然深且宽。
蟹眼翻波汤已作,
龙头拒火柄犹寒。
姜新盐少茶初熟,
水渍云蒸藓未干。
自古函牛多折足。
要知无脚是轻安。
苏轼·宋
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
公孙仓皇奉豆粥。
湿薪破灶自燎衣,
饥寒顿解刘文叔。
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
帐下烹煎皆美人。
萍齑豆粥不传法,
咄嗟而办石季伦。
干戈未解身如寄,
声色相缠心已醉。
身心颠倒自不知,
更识人间有真味。
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
茅檐出没晨烟孤。
地碓舂秔光似玉,
沙瓶煮豆软如酥。
我老此身无着处,
卖书来问东家住。
卧听鸡鸣粥熟时,
蓬头曳履君家去。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