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我行汴堤上,
厌见榆阴绿。
千株不盈亩,
斩伐同一束。
及居幽囚中,
亦复见此木。
蠹皮溜秋雨,
病叶埋墙曲。
谁言霜雪苦,
生意殊未足。
坐待春风至,
飞英覆空屋。
苏轼·宋
夷陵虽小邑,
自古控荆吴。
形胜今无用,
英雄久已无。
谁知有文伯,
远谪自王都。
人去年年改,
堂倾岁岁扶。
追思犹咎吕,
感叹亦怜朱。
?
时朱太守为公筑此堂。
?
旧种孤楠老,
新霜一橘枯。
清篇留峡洞,
醉墨写邦图。
?
三游洞有诗,
《夷陵图》后有留题处。
?
故老问行客,
长官今白须。
著书多念虑,
许国减欢娱。
寄语公知否,
还须数倒壶。
苏轼·宋
乱山围古郡,
市易带群蛮。
庾岭春耕少,
孤城夜漏闲。
往时边有警,
征马去无还。
自顷方従化,
年来亦款关。
颇能贪汉布,
但未脱金钚。
何足争强弱,
吾民尽玉颜。
苏轼·宋
曾闻五月到渝州,
水拍长亭砌下流。
惟有梦魂长缭绕,
共论唐史更绸缪。
舟经故国岁时改,
霜落寒江波浪收。
归梦不成冬夜永,
厌闻船上报更筹。
苏轼·宋
短衫压手气横秋,
更着仙人紫绮裘。
使我有名全是酒,
従他作病且忘忧。
诗无定律君应将,
醉有真乡我可侯。
且倒余樽尽今夕,
睡蛇已死不须钩。
苏轼·宋
?
其中后二首卷二十四已收,
题为“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二首”。
?
共惜相従一寸阴,
酒杯虽浅意殊深。
且同月下三人影,
聊豁?
一作莫作?
天涯万里心。
东岭旧?
一作近?
开松竹径,
南堂初绝斧斤音。
知君善颂如张老,
犹望携壶更一临。
苏轼·宋
连骑匆匆画鼓喧,
喜君新夺锦标还。
金罍浮菊催开宴,
红蕊将春待入关。
他日曾陪探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何时共乐升平事,
风月笙箫一夜间。
苏轼·宋
两翁留滞各皤然,
人笑迂疏老更坚。
共把鹅儿?
一作鸱夷?
一樽酒,
相逢卵色五湖天。
江边遗爱啼斑白,
海上先声入管弦。
早晚渊明赋归去,
浩歌长笑老斜川。
苏轼·宋
厌暑多应一向慵,
银钩秀句益疏通。
也知堆案文书满,
未暇开轩砚墨中。
湖面新荷空照水,
城头高柳漫摇风。
吏曹不是尊贤事,
谁把前言语化工。
苏轼·宋
心有何求遣病安,
年来古井不生澜。
祗愁戏瓦闲童子,
却作泠泠一水看。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