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老人八十余,
不识城市娱。
造物偶遗漏,
同侪尽丘墟。
平生不渡江,
水北有幽居。
手插荔支子,
合抱三百株。
莫言陈家紫,
甘冷恐不如。
君来坐树下,
饱食携其余。
归舍遗儿子,
怀抱不可虚。
有酒持饮我,
不问钱有无。
苏轼·宋
坐倚朱藤杖,
行歌紫芝曲。
不逢商山翁,
见此野老足。
愿同荔支社,
长作鸡黍局。
教我同光尘,
月固不胜烛。
霜飙散氛祲,
廓然似朝旭。
苏轼·宋
新浴觉身轻,
新沐感发稀。
风乎悬瀑下,
却行咏而归。
仰观江摇山,
俯见月在衣。
步从父老语,
有约吾敢违。
苏轼·宋
连骑思思画鼓喧,
喜君新夺锦标还。
金罍浮菊催开宴,
红蕊将春待入关。
他日曾陪控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何时共乐升平事,
风月笙箫坐夜闲。
苏轼·宋
昔我在广陵,
怅望柴桑陌。
长吟饮酒诗,
颇获一笑适。
当时已放浪,
朝坐夕不夕。
矧今长闲人,
一劫展过隙。
江山互隐见,
出没为我役。
斜川追渊明,
东皋友王绩。
诗成竟何为,
六博本无益。
苏轼·宋
梦绕吴山却月廊,
白梅卢橘觉犹香。
会稽且作须臾意,
从此归田策最良。
苏轼·宋
东南此去几时归,
倦鸟孤云岂有期。
断送一生消底物,
三年光景六篇诗。
苏轼·宋
云师来宝山,
一住十五秋。
读书尝闭户,
客至不举头。
去年造其室,
清坐忘百忧。
我初无言说,
师亦无对酬。
今来复扣门,
空房但飕飀。
云已灭无余,
薪尽火不留。
却疑此室中,
常有斯人不。
所遇孰非梦,
事过吾何求。
苏轼·宋
团扇经秋似败荷,
丹青彷佛旧松萝。
一时用舍非吾事,
举世炎时奈尔何。
苏轼·宋
有主还须更有宾,
不如无镜自无尘。
只从半夜安心後,
失却当前觉痛人。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