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愁闻巴叟卧荒村,
来打三更月下门。
往事过年如昨日,
此身未死得重论。
老非怀土情相得,
病不开堂道益尊。
惟有孤栖旧时鹤,
举头见客似长言。
苏轼·宋
月缺霜浓细蕊乾,
此花无属桂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
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裓山僧怜耿介,
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
莫遣孤芳老涧边。
苏轼·宋
花时腊酒照人光,
归路春风洒面凉。
刘氏宅边霜竹老,
戴公山下野桃香。
岩头匹练兼天净,
泉底真珠溅客忙。
安得道人携笛去,
一声吹裂翠崖冈。
苏轼·宋
沐罢巾冠快晚凉,
睡馀齿颊带茶香。
舣舟北岸何时渡,
晞发东轩未肯忙。
康济此身殊有道,
医治外物本无方。
风流二老长还往,
顾我归期尚渺茫。
苏轼·宋
推挤不去已三年,
鱼鸟依然笑我顽。
人未放归江北路,
天教看尽浙西山。
尚书清节衣冠后,
处士风流水石间。
一笑相逢那易得,
数诗狂语不须删。
路转山腰足未移,
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
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后,
朱柑绿橘半甜时。
人生此乐须天付,
莫遣儿曹取次知。
苏轼·宋
已向闲中作地仙,
更于酒里得天全。
従教世路风波恶,
贺监偏工水底眠。
君且归休我欲眠,
人言此语出天然。
醉中对客眠何害,
须信陶潜未若贤。
孝先风味也堪怜,
肯为周公昼日眠。
枕麹先生犹笑汝,
枉将空腹贮遗编。
苏轼·宋
日日移床趁下风,
清香不尽思何穷。
若为化作龟千岁,
巢向田田乱叶中。
苏轼·宋
南岳诸刘岂易逢,
相望无复马牛风。
山公虽见无多子,
社燕何由恋塞鸿。
(昔与巨源、刘贡父、刘莘老相遇于山阳,
自尔契阔,
惟巨源近者复相见于京口。
)高才晚岁终难进,
勇退当年正急流。
不独二疏为可慕,
他时当有景孙楼。
(巨源近离东海,
郡有景疏楼。
)漱石先生难可意,
(谓巨源。
)啮毡校尉久无朋。
(自谓。
)应知客路愁无奈,
故遣吟诗调李陵。
(谓李君也。
)云雨休排神女车,
忠州老病畏人夸。
诗豪正值安仁在,
空看河阳满县花。
(盛为邑宰。
)胶西未到吾能说,
桑柘禾麻不见春。
不羡京尘骑马客,
羡他淮月弄舟人。
苏轼·宋
汉川修竹贱如蓬,
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
渭滨千亩在胸中。
苏轼·宋
仰看鸾鹄刺天飞,
富贵功名老不思。
病马已无千里志,
骚人长负一秋悲。
古来重九皆如此,
别后西湖付与谁。
遣子穷愁天有意,
吴中山水要清诗。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