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毘卢海上妙高峰,
二老遥知说此翁。
聊复舣舟寻紫翠,
不妨持节散陈红。
高怀却有云门兴,
好句真傅雪窦风。
唱我三人无谱曲,
冯夷亦合舞幽宫。
苏轼·宋
知君仙骨无寒暑。
千载相逢犹旦暮。
故将别语恼佳人,
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
花本无心莺自诉。
明朝归路下塘西,
不见莺啼花落处。
苏轼·宋
开花送余寒,
结子及新火。
关中幸无梅,
汝强充鼎和。
苏轼·宋
四大从来都遍满,
此间风水何疑。
故应为我发新诗。
幽花香涧谷,
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
天仙未必相思。
还凭流水送人归。
层巅余落日,
草露已沾衣。
苏轼·宋
寒食今年二月晦,
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
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
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鵙惊羁旅,
江上何人治废田。
苏轼·宋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
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
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宋
川锁支祁水尚浑,
地理汪罔骨应存。
樵苏已入黄熊庙,
乌鹊犹朝禹会村。
苏轼·宋
鸡鸣发余杭,
到寺已亭午。
参禅固未暇,
饱食良先务。
平生睡不足,
急扫清风宇。
闭门群动息,
香篆起烟缕。
觉来烹石泉,
紫笋发轻乳。
晚凉沐浴罢,
衰发稀可数。
浩歌出门去,
暮色入村坞。
微月半隐山,
圆荷争泻露。
相携石桥上,
夜与故人语。
明朝入山房,
石镜炯当路。
昔照熊虎姿,
今为猿鸟顾。
废兴何足吊,
万世一仰俯。
苏轼·宋
京口年来耆旧衰,
高人沦丧路人悲。
空闻韦叟一经在,
不见恬侯万石时。
贫病只知为善乐,
逍遥却恨弃官迟。
七年一别真如梦,
犹记萧然瘦鹤姿。
苏轼·宋
但闻烟外钟,
不见烟中寺。
幽人行未已,
草露湿芒屦。
惟应山头月,
夜夜照来去。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