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醉翁门下土,
杂遝难为贤。
曾子独超轶,
孤芳陋群妍。
昔従南方来,
与翁两联翩。
翁今自憔悴,
子去亦宜然。
贾谊穷适楚,
乐生老思燕。
那因江鲙美,
遽厌天庖膻。
但苦世论隘,
聒耳如蜩蝉。
安得万顷池,
养此横海鳣。
苏轼·宋
常怪刘伶死便埋,
岂伊忘死未忘骸。
乌鸢夺得与蝼蚁,
谁信先生无此怀。
苏轼·宋
穷巷凄凉苦未和,
君家庭院得春多。
不辞瘦马骑冲雪,
来听佳人暗踏莎。
破恨径须烦麹糵,
增年谁复怨羲娥。
良辰乐事古难并,
白发青衫我亦歌。
细雨郊园聊种菜,
冷官门户可张罗。
放朝三日君恩重,
睡美不知身在何。
苏轼·宋
楼上烟云怪不来,
楼前飞纸落成堆。
非关文字须重看,
却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烛暗细行斜,
考阅精强外已夸。
明日失怀君莫怪,
早知安足不成蛇。
乱山遮晓拥千层,
睡美初凉撼不应。
昨夜酒行君屡叹,
定知归梦到吴兴。
天台桂子为谁香,
倦听空阶夜点凉。
赖有明朝看潮在,
万人空巷斗新妆。
秋花不见眼花红,
身在孤舟兀兀中。
细雨作寒知有意,
未教金菊出蒿蓬。
苏轼·宋
过眼荣枯电与风,
久长那得似花红。
上人宴坐观空阁,
观色观空色即空。
苏轼·宋
南寺千佛阁古邑居民半海涛,
师来构筑便能高。
千金用尽身无事,
坐看香烟绕白毫。
北寺悟空禅师塔(名齐安,
宣宗微时,
师知其非凡人。
)已将世界等微尘,
空里浮花梦里身。
岂为龙颜更分别,
只应天眼识天人。
塔前古桧当年双桧是双童,
相对无言老更恭。
庭雪到腰埋不死,
如今化作雨苍龙。
僧爽白鸡(养二十余年,
常立坐侧听经。
)断尾雄鸡本畏烹,
年来听法伴修行。
还须却置莲花漏,
老怯风霜恐不鸣。
苏轼·宋
新月照水水欲冰,
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庐半与牛羊共,
晓鼓却随鸦鹊兴。
夜来履破裘穿缝,
红颊曲眉应入梦。
千夫在野口如麻,
岂不怀归畏嘲弄。
我州贤将知人劳,
已酿白酒买豚羔。
耐寒努力归不远,
两脚冻硬公须软。
苏轼·宋
万里家山一梦中,
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
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
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
更欲题诗满浙东。
苏轼·宋
门前歌鼓斗分朋,
一室清风冷欲冰。
不把琉璃闲照佛,
始知无尽本无灯。
苏轼·宋
环非环,
玦非玦,
中有迷离玉兔儿。
一似佳人裙上月,
月圆还缺缺还圆,
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
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