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少陵翰墨无形画,
韩干丹青不语诗。
此画此诗真已矣,
人间驽骥漫争驰。
苏轼·宋
身轻步稳去忘归,
四柱亭前野彴微。
忽悟过溪还一笑,
水禽惊落翠毛衣。
苏轼·宋
芥舟只合在坳堂,
纸帐心期老孟光。
不道山人今忽去,
晓猿啼处月茫茫。
苏轼·宋
消尽琼瑶云驭归,
余寒犹复助风威。
垂帘渐学秋霖滴,
满地犹疑夜月辉。
冻壤相和开荜户,
流澌半释拥苔矶。
可怜乌鹊饥无食,
日暮空林何所依。
苏轼·宋
寄卧虚寂堂,
月明浸疏竹。
泠然洗我心,
欲饮不可掬。
流光发永叹,
自昔非余独。
行年四十九,
还此北窗宿。
缅怀卓道人,
白首寓医卜。
谪仙固远矣,
此士亦难复。
世道如弈棋,
变化不容覆。
惟应玉芝老,
待得蟠桃熟。
苏轼·宋
长春如稚女,
飘颻倚轻颸。
卯酒晕玉颊,
红绡卷生衣。
低颜香自敛,
含睇意颇微。
宁当娣黄菊,
未肯姒戎葵。
谁言此弱质,
阅世观盛衰。
頩然疑薄怒,
沃盥未可挥。
瘴雨吹蛮风,
凋零岂容迟。
老人不解饮,
短句余清悲。
苏轼·宋
海南无冬夏,
安知岁将穷。
时时小摇落,
荣悴俯仰中。
上天信包荒,
佳植无由丰。
鉏耰代肃杀,
有择非霜风。
手栽兰与菊,
侑我清宴终。
撷芳眼已明,
饮酒腹尚冲。
草去土自隤,
井深墙愈隆。
勿笑一亩园,
蚁垤齐衡蒿。
苏轼·宋
闻有古学舍,
窃怀渊明欣。
摄衣造两塾,
窥户无一人。
邦风方杞夷,
庙貌犹殷因。
先生馔已缺,
弟子散莫臻。
忍饥坐谈道,
嗟我亦晚闻。
永言百世祀,
未补平生勤。
今此复何国,
岂与陈蔡邻。
永愧虞仲翔,
弦歌沧海滨。
苏轼·宋
蓬头三獠奴,
谁谓愿且端。
晨兴洒扫罢,
饱食不自安。
愿治此圃畦,
少资主游观。
昼功不自觉,
夜气乃潜还。
早韭欲争春,
晚菘先破寒。
人间无正味,
美好出艰难。
早知农圃乐,
岂有非意干。
尚恨不持锄,
未免騂我颜。
此心苟未降,
何适不间关。
休去复歇去,
菜食何所叹。
苏轼·宋
我生有天禄,
玄膺流玉泉。
何事陶彭泽,
乏酒每形言。
仙人与道士,
自养岂在繁。
但使荆棘除,
不忧梨枣愆。
我年六十一,
颓景薄西山。
岁暮似有得,
稍觉散亡还。
有如千丈松,
常苦弱蔓缠。
养我岁寒枝,
会有解脱年。
米尽初不知,
但怪饥鼠迁。
二子真我客,
不醉亦陶然。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