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人事无涯生有涯,
逝将归钓汉江槎。
乘桴我欲従安石,
遁世谁能识子嗟。
日上红波浮碧巘,
潮来白浪卷青沙。
清谈美景双奇绝,
不觉归鞍带月华。
苏轼·宋
小儿不识愁,
起坐牵我衣。
我欲嗔小儿,
老妻劝儿痴。
儿痴君更甚,
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
洗盏当我前。
大胜刘伶妇,
区区为酒钱。
苏轼·宋
我欲归休瑟渐希,
舞雩何日著春衣。
多情白发三千丈,
无用苍皮四十围。
晚觉文章真小技,
早知富贵有危机。
为君垂涕君知否,
千古华亭鹤自飞。
(泾之兄汴亦有文,
死矣。
)
苏轼·宋
百川日夜逝,
物我相随去。
惟有宿昔心,
依然守故处。
忆在怀远驿,
闭门秋暑中。
藜羹对书史,
挥汗与子同。
西风忽凄厉,
万叶穿户牖。
子起寻裌衣,
感叹执我手。
朱颜不可恃,
此语君勿疑。
别离恐不免,
功名定难期。
当时已凄断,
况此两衰老。
失途既难追,
学道恨不早。
买田秋已议,
筑室春堂成。
雪堂风雨夜,
已作对床声。
苏轼·宋
江上东风浪接天,
苦寒无赖破春妍。
试开云梦羔儿酒,
快泻钱塘药玉船。
蚕市光阴非故国,
马行灯火记当年。
冷烟湿雪梅花在,
留得新春作上元。
苏轼·宋
宰树连山谷,
祠堂照路隅。
养松无触鹿,
助祭有驯乌。
归梦先寒食,
儿啼到白须。
遥知邻里化,
醉叟道争扶。
苏轼·宋
季子东周负郭田,
须知力穑是家传。
细思种薤五十本,
大胜取禾三百廛。
若得与君连北巷,
故应终老忘西川。
短衣匹马非吾事,
只拟关门不问天。
苏轼·宋
病疮老马不任鞿,
犹向君王得敝帷。
桑下岂无三宿恋,
樽前聊与一身归。
长腰尚载撑肠米,
阔领先裁盖瘿衣。
投老江湖终不失,
来时莫遣故人非。
苏轼·宋
携文过我治平间,
雾豹当时始一斑。
闻道吹嘘借余论,
故教流落得生还。
清篇带月来霜夜,
妙语先春发病颜。
诗酒暮年犹足用,
竹木高会许时攀。
苏轼·宋
先生一去五百载,
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
不应尸解坐虻虫。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