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东武旧俗,
每岁四月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
以芍药供佛。
而今岁最盛,
凡七千余朵,
皆重跗累萼,
繁丽丰硕。
中有白花正圆如覆盂,
其下十余叶稍大,
承之如盘,
姿格绝异,
独出于七千朵之上,
云得之于城北苏氏园中,
周宰相莒公之别业也,
而其名俚甚,
乃为易之。
杂花狼藉占春余,
芍药开时扫地无。
两寺妆成宝缨络,
一枝争看玉盘盂。
佳名会作新翻曲,
绝品难逢旧画图。
従此定知年谷熟,
姑山亲见雪肌肤。
花不能言意可知,
令君痛饮更无疑。
但持白酒劝嘉客,
直待琼舟覆玉彝。
负郭相君初择地,
看羊属国首吟诗。
吾家岂与花相厚,
更问残芳有几枝。
苏轼·宋
胶西先生赵明叔,
家贫,
好饮,
不择酒而醉。
常云:薄薄酒,
胜茶汤,
丑丑妇,
胜空房。
其言虽俚,
而近乎达,
故推而广之以补东州之乐府;既又以为未也,
复自和一篇,
聊以发览者之一噱云耳。
薄薄酒,
胜茶汤;粗粗布,
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
五更待漏靴满霜,
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
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
死后文章,
百年瞬息万世忙。
夷齐盗跖俱亡羊,
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都两忘。
薄薄酒,
饮两钟;粗粗布,
著两重;美恶虽异醉暖同,
丑妻恶妾寿乃公。
隐居求志义之従,
本不计较东华尘土北窗风。
百年虽长要有终,
富死未必输生穷。
但恐珠玉留君容,
千载不朽遭樊崇。
文章自足欺盲聋,
谁使一朝富贵面发红。
达人自达酒何功,
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苏轼·宋
燕子人亡三百秋,
卷帘那复似扬州。
西行未必能胜此,
空唱崔徽上白楼。
我击藤床君唱歌,
明年六十奈君何。
醉颠只要装风景,
莫向人前自洗磨。
(赵每醉歌毕,
辄曰明年六十矣。
)
苏轼·宋
功利争先变法初,
典型独守老成余。
穷人未信诗能尔,
倚市悬知绣不如。
代北诸生渐狂简,
床头杂说为爬梳。
归来问雁吾何敢,
疾世王符解著书。
苏轼·宋
达天资近道又得至人养生长年之诀而余亦窃闻其一二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従之日长既以自解且以慰子由云(诗前原有苏辙原诗,
今删。
)别期渐近不堪闻,
风雨萧萧已断魂。
犹胜相逢不相识,
形容变尽语音存。
但令朱雀长金花,
此别还同一转车。
五百年间谁复在,
会看铜狄两咨嗟。
苏轼·宋
养气如养儿,
弃官如弃泥。
人皆笑子拙,
事定竟谁迷。
归耕独患贫,
问子何所赍。
尺宅足自庇,
寸田有余畦。
明珠照短褐,
陋室生虹霓。
虽无孔方兄,
顾有法喜妻。
弹琴一长啸,
不答阮与嵇。
曹南刘夫子,
名与子政齐。
家有鸿宝书,
不铸金褭蹄。
促膝问道要,
遂蒙分刀圭。
不忍独不死,
尺书肯见梯。
我生本强鄙,
少以气自挤。
孤舟倒江河,
赤手揽象犀。
年来稍自笑,
留气下暖脐。
苦恨闻道晚,
意象飒已凄。
空见孙思邈,
区区赋病梨。
苏轼·宋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宋
先君昔未仕,
杜门皇祐初。
道德无贫贱,
风采照乡闾。
何尝疏小人,
小人自阔疏。
出门无所诣,
老史在郊墟。
门前万竿竹,
堂上四库书。
高树红消梨,
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脚婢,
雨中撷园蔬。
矫矫任夫子,
罢官还旧庐。
是时里中儿,
始识长者车。
烹鸡酌白酒,
相对欢有余。
有如庞德公,
往还葛与徐。
妻子走堂下,
主人竟谁欤。
我时年尚幼,
作赋慕相如。
侍立看君谈,
精悍实起予。
岁月曾几何,
耆老逝不居。
史侯最先没,
孤坟拱桑樗。
我亦涉万里,
清血满襟祛。
漂流二十年,
始悟万缘虚。
独喜任夫子,
老佩刺史鱼。
威行乌白蛮,
解辫请冠裾。
方当入奏事,
清庙陈璠玙。
胡为厌轩冕,
归意不少纾。
上蔡有良田,
黄沙走清渠。
罢亚百顷稻,
雍容十年储。
闲随李丞相,
搏射鹿与猪。
苍鹰十斤重,
猛犬如黄驴。
岂比陶渊明,
穷苦自把锄。
我今四十二,
衰发不满梳。
彭城古名郡,
乏人偶见除。
头颅已可知,
几何不樵渔。
会当相従去,
芒鞋老菑畲。
念子瘴江边,
怀抱向谁摅。
赖我同年友,
相欢出同舆。
冰盘荐文鲔,
(鲔,
鮥也。
戎、泸常有。
)玉斝倾浮蛆。
醉中忽思我,
清诗缀琼琚。
知我少诙谐,
教我时卷舒。
世事日反覆,
翩如风中旟。
雀罗吊廷尉,
秋扇悲婕妤。
升沉一何速,
喜怒纷众狙。
作诗谢二子,
我师宁与蘧。
苏轼·宋
十年不还乡,
儿女日夜长。
岂惟催老大,
渐复成凋丧。
每闻耆旧亡,
涕泫声辄放。
老任况奇逸,
先子推辈行。
文章小得誉,
诗语尤清壮。
吏能复所长,
谈笑万夫上。
自喜作剧县,
偏工破豪党。
奋髯走猾吏,
嚼齿对奸将。
哀哉命不偶,
每以才得谤。
竟使落穷山,
青衫就黄壤。
宦游久不乐,
江海永相望。
退耕本就君,
时节相劳饷。
此怀今不遂,
归见累累葬。
望哭国西门,
落日衔千嶂。
平生惟一子,
抱负珠在掌。
见之龆龀中,
已有食牛量。
他年如入洛,
生死一相访。
惟有王浚冲,
心知中散状。
苏轼·宋
徐州城东二十里,
有石潭。
父老云与泗水通,
增损清浊,
相应不差,
时有河鱼出焉。
元丰元年春旱,
或云置虎头潭中可以致雷雨,
用其说,
作《起伏龙行》一首。
何年白竹千钧弩,
射杀南山雪毛虎。
至今颅骨带霜牙,
尚作四海毛虫祖。
东方久旱千里赤,
三月行人口生土。
碧潭近在古城东,
神物所蟠谁敢侮。
上欹苍石拥岩窦,
下应清河通水府。
眼光作电走金蛇,
鼻息为云擢烟缕。
当年负图传帝命,
左右羲轩诏神禹。
尔来怀宝但贪眠,
满腹雷霆喑不吐。
赤龙白虎战明日,
(是月丙辰,
明日庚寅。
)倒卷黄河作飞雨。
嗟吾岂乐斗两雄,
有事径须烦一怒。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