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我观人间世,
无如醉中真。
虚空为锁殒,
况乃百忧身。
惜哉知此晚,
坐令华发新。
圣人骤难得,
日且致贤人。
左手持蟹螯,
举觞瞩云汉。
天生此神物,
为我洗忧患。
山川同恍惚,
鱼鸟共萧散。
客至壶自倾,
欲去不得闲。
有客远方来,
酌我一瓯茗。
我醉方不啜,
强啜忽复醒。
既凿浑沌氏,
遂远华胥境。
操戈逐儒生,
举觞还酩酊。
雷觞淡于水,
经年不濡唇。
爰有扰龙裔,
为造英灵春。
英灵韵甚高,
蒲萄难与邻。
他年血食汝,
当配杜康神。
苏轼·宋
风晴日暖摇双竹,
竹间对语双瞿?
鹆。
瞿?
鹆之肉不可食,
人生不才果为福。
子舟之笔利如锥,
千变万化皆天机。
未知笔下瞿?
鹆语,
何似梦中蝴蝶飞。
苏轼·宋
阮生古狂达,
遁世默无言。
犹余胸中气,
长啸独轩轩。
高情遗万物,
不与世俗论。
登临偶自写,
激越荡乾坤。
醒为啸所发,
饮为醉所昏。
谁能与之较,
乱世足自存。
苏轼·宋
群飞来去噪行人,
得食无忧便可驯。
江上饥乌无足怪,
野鹰何事亦频频。
苏轼·宋
昔日朱公子,
雄豪不可追。
今来游故国,
大冢屈称儿。
平日轻公相,
千金弃若遗。
梁人不好事,
名字寄当时。
鲁史盗齐豹,
求名谁复知。
慎无怨世俗,
犹不遭仲尼。
苏轼·宋
道眼转丹青,
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
不作两般声。
苏轼·宋
晓色兼秋色,
蝉声杂鸟声。
壮怀销铄尽,
回首尚心惊。
苏轼·宋
堆几盏埃简,
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
不在古书中。
曲尽弦犹在,
器成机见空。
妙哉斫轮手,
堂下笑桓公。
苏轼·宋
?
此诗四句,
前人向以为是卷二十二“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一诗中的“白啖本河朔”以下四句讹成,
其说有理,
但因字面差别较大,
故不删。
?
熊白来北山,
猪红削剑南。
春盘得青韭,
腊酒寄黄柑。
苏轼·宋
草满池塘霜送梅,
疏林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侵云尽,
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枫叶断,
愁心低逐雁行来。
流年又喜经重九,
可意黄花是处开。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