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旃檀婆律海外芬,
西山老脐柏所薰。
香螺脱黶来相群,
能结缥缈风中云。
一灯如萤起微焚,
何时度尽缪篆纹。
缭绕无穷合复分,
绵绵浮空散氤氲。
东坡持是寿卯君,
君少与我师皇坟。
旁资老聃释迦文,
共厄中年点蝇蚊。
晚遇斯须何足云,
君方论道承华勋。
我亦旗鼓严中军,
国恩未报敢不勤。
但愿不为世所醺,
尔来白发不可耘。
问君何时返乡粉,
收拾散亡理放纷。
此心实与香俱焄,
闻思大士应已闻。
苏轼·宋
水涵空,
山照市。
西汉二疏乡里。
新白发,
旧黄金。
故人恩意深。
海东头,
山尽处。
自古客槎来去。
槎有信,
赴秋期。
使君行不归。
苏轼·宋
见说岷峨凄怆,
旋闻江汉澄清。
但觉秋来归梦好,
西南自有长城。
东府三人最少,
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
何妨药市微行。
试问当垆人在否,
空教是处闻名。
唱著子渊新曲,
应须分外含情。
苏轼·宋
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
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苏轼·宋
碑获於开元寺土下,
今在太守便厅。
秦穆公葬于雍橐泉祈年观下,
今墓在开元寺之东南数十步,
则寺岂祈年之故基耶?
淮南王迁于蜀,
至雍,
道病卒,
则雍非长安,
此乃古雍也。
峥嵘开元寺,
仿佛祈年观。
旧筑扫成空,
古碑埋不烂。
诅书虽可读,
字法嗟久换。
词云秦嗣王,
敢使祝用瓚。
先君穆公世,
与楚约相捍。
质之于巫咸,
万叶期不叛。
今其后嗣王,
乃敢构多难。
刳胎杀无罪,
亲族遭圉绊。
计其所称诉,
何啻桀纣乱。
吾闻古秦俗,
面诈背不汗。
岂惟公子邛,
社鬼亦遭谩。
辽哉千载后,
发我一笑粲。
苏轼·宋
东坡先生无一钱,
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
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
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
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
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
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
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
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
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
握手一笑三千年。
苏轼·宋
总角黎家三四童,
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
溪边自有舞雩风。
苏轼·宋
符老风情奈老何,
朱颜灭尽鬓丝多。
投梭每困东邻女,
换扇惟逢春梦婆。
苏轼·宋
丹青已是前世,
竹石时窥一斑。
五字当还靖节,
数行谁似高闲。
苏轼·宋
朝来取饭化,
乃是维摩遣。
全锋虽未露,
半藏已曾转。
说有陋裴頠,
谈无笑王衍。
看经聊尔耳,
遮眼初不卷。
三吒故自醒,
一吷何由喘。
请归视故椟,
静夜珠当反。
安居三十年,
古衲磨山茧。
持珠尚默坐,
岂是功用浅。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