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红杏了,
夭桃尽,
独自占春芳。
不比人间兰麝,
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
似佳人、兼合明光。
只忧长笛吹花落,
除是宁王。
苏轼·宋
春庭月午。
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迥廊。
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
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
只与离人照断肠。
苏轼·宋
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
尔来走尘土,
意思殊不堪。
况当岐山下,
风物尤可惭。
有山秃如赭,
有水浊如泔。
不谓郡城东,
数步见湖潭。
入门便清奥,
怳如梦西南。
泉源従高来,
随流走涵涵。
东去触重阜,
尽为湖所贪。
但见苍石螭,
开口吐清甘。
借汝腹中过,
胡为目眈眈。
新荷弄晚凉,
轻棹极幽探。
飘摇忘远近,
偃息遗佩篸。
深有龟与鱼,
浅有螺与蚶。
曝晴复戏雨,
戢戢多于蚕。
浮沉无停饵,
倏忽遽满篮。
丝缗虽强致,
琐细安足戡。
闻昔周道兴,
翠凤栖孤岚。
飞鸣饮此水,
照影弄毵毵。
(此古饮凤池也。
)至今多梧桐,
合抱如彭聃。
彩羽无复见,
上有鹯搏aa12。
嗟予生虽晚,
考古意所aa13。
图书已漫漶。
犹复访侨郯。
《卷阿》诗可继,
此意久已含。
扶风古三辅,
政事岂汝谙。
聊为湖上饮,
一纵醉后谈。
门前远行客,
劫劫无留骖。
问胡不回首,
毋乃趁朝参。
予今正疏懒,
官长幸见函。
不辞日游再,
行恐岁满三。
暮归还倒载,
钟鼓已aa4aa4(音谙)。
苏轼·宋
《南康八境图》者,
太守孔君之所作也,
君既作石城,
即其城上楼观台榭之所见而作是图也。
东望七闽,
南望五岭,
览群山之参差,
俯章贡之奔流,
云烟出没,
草木蕃丽,
邑屋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观此图也,
可以茫然而思,
粲然而笑,
嘅然而叹矣。
苏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
何従而八乎?
所自观之者异也。
且子不见夫日乎,
其旦如盘,
其中如珠,
其夕如破璧,
此岂三日也哉。
苟知夫境之为八也,
则凡寒暑、朝夕、雨旸、晦冥之异,
坐作、行立、哀乐、喜怒之变,
接于吾目而感于吾心者,
有不可胜数者矣,
岂特八乎。
如知夫八之出乎一也,
则夫四海之外,
诙诡谲怪,
《禹贡》之所书,
邹衍之所谈,
相如之所赋,
虽至千万未有不一者也。
后之君子,
必将有感于斯焉。
乃作诗八章,
题之图上。
坐看奔湍绕石楼,
使君高会百无忧。
三犀窃鄙秦太守,
八咏聊同沈隐侯。
涛头寂寞打城还,
章贡台前暮霭寒。
倦客登临无限思,
孤云落日是长安。
白鹊楼前翠作堆,
萦云岭路若为开。
故人应在千山外,
不寄梅花远信来。
朱楼深处日微明,
皂盖归时酒半醒。
薄暮渔樵人去尽,
碧溪青蟑绕螺亭。
使君那暇日参禅,
一望丛林一怅然。
成佛莫教灵运后,
着鞭従使祖生先。
却従尘外望尘中,
无限楼台烟雨濛。
山水照人迷向背,
只寻孤塔认西东。
烟云缥缈郁孤台,
积翠浮空雨半开。
想见之罘观海市,
绛宫明灭是蓬莱。
回峰乱嶂郁参差,
云外高人世得知。
谁向空山弄明月,
山中木客解吟诗。
苏轼·宋
夏潦涨湖深更幽,
西风落木芙蓉秋。
飞雪暗天云拂地,
新蒲出水柳映洲。
湖上四时看不足,
惟有人生飘若浮。
解颜一笑岂易得,
主人有酒君应留。
君不见钱塘宦游客,
朝推囚,
暮决狱,
不因人唤何时休。
城市不识江湖幽,
如与蟪蛄语春秋。
试令江湖处城市,
却似麋鹿游汀洲。
高人无心无不可,
得坎且止乘流浮。
公卿故旧留不得,
遇所得意终年留。
君不见抛官彭泽令,
琴无弦,
巾有酒,
醉欲眠时遣客休。
田间决水鸣幽幽,
插秧未遍麦已秋。
相携烧笋苦竹寺,
却下踏藕荷花洲。
船头斫鲜细缕缕,
船尾炊玉香浮浮。
临风饱食得甘寝,
肯使细故胸中留。
君不见壮士憔悴时,
饥谋食,
渴谋饮,
功名有时无罢休。
苏轼·宋
微风萧萧吹菰蒲,
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
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
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
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
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
船头击鼓还相呼。
苏轼·宋
李仲谋家有周昉画背面欠伸内人,
极精,
戏作此诗。
深宫无人春日长,
沉香亭北百花香。
美人睡起薄梳洗,
燕舞莺啼空断肠。
画工欲画无穷意,
前立东风初破睡。
若教回首却嫣然,
阳城下蔡俱风靡。
杜陵饥客眼长寒,
蹇驴破帽随金鞍。
隔花临水时一见,
只许腰肢背后看。
心醉归来茅屋底,
方信人间有西子。
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
何曾背面伤春啼。
苏轼·宋
凤雏骥子日相高,
白发苍颜笑我曹。
读遍牙签三万轴,
却来小邑试牛刀。
出处年来恨不齐,
一樽临水记分携。
江湖咫尺吾将老,
汝颍东流子却西。
白马津头春水来,
白鱼犹喜似江淮。
使君已复冰堂酒,
更劝重新画舫斋。
道傍垂白定沾巾,
正似当年绿发新。
故国依然乔木在,
典刑复见老成人。
苏轼·宋
雾雨不成点,
映空疑有无。
时于花上见,
的皪走明珠。
秀色洗红粉,
暗香生雪肤。
黄昏更萧瑟,
头重欲相扶。
明日雨当止,
晨光在松枝。
清寒入花骨,
肃肃初自持。
午景发穠丽,
一笑当及时。
依然暮还敛,
亦自惜幽姿。
幽姿不可惜,
后日东风起。
酒醒何所见,
金粉抱青子。
千花与百草,
共尽无妍鄙。
未忍污泥沙,
牛酥煎落蕊。
苏轼·宋
江西山水真吾邦,
白沙翠竹石底江。
舟行十里磨九泷,
篙声荦确相舂撞。
醉卧欲醒闻淙淙,
真欲一口吸老庞。
何人得俊窥鱼矼,
举叉绝叫尺鲤双。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