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好在长淮水,
十年三往来。
功名真已矣,
归计亦悠哉。
今日风怜客,
平时浪作堆。
晚来洪泽口,
捍索响如雷。
过淮山渐好,
松桧亦苍然。
蔼蔼藏孤寺,
冷冷出细泉。
故人真吏隐,
小槛带岩偏。
却望临淮市,
东风语笑传。
回首濉阳幕,
簿书高没人。
何时桐柏水,
一洗庾公尘。
此去渐佳境,
独游长惨神。
待君诗百首,
来写浙西春。
苏轼·宋
南来不觉岁峥嵘,
坐拨寒灰听雨声。
遮眼文书元不读,
伴人灯火亦多情。
嗟予潦倒无归日,
今蹉跎已半生。
免使韩公悲世事,
白头还对短灯檠。
心衰面改瘦峥嵘,
相见惟应识旧声。
永夜思家在何处,
残年知汝远来情。
畏人默坐成痴钝,
问旧惊呼半死生。
梦断酒醒山雨绝,
笑看饥鼠上灯檠。
落第汝为中酒味,
吟诗我作忍饥声。
便思绝粒真无策,
苦说归田似不情。
腰下牛闲方解佩,
洲中奴长足为生。
大弨一弛何缘彀,
已觉翻翻不受檠。
苏轼·宋
我生天地间,
一蚁寄大磨。
区区欲右行,
不救风轮左。
虽云走仁义,
未免违寒饿。
剑米有危炊,
针毡无稳坐。
岂无佳山水,
借眼风雨过。
归田不待老,
勇决凡几个。
幸兹废弃余,
疲马解鞍驮。
全家占江驿,
绝境天为破。
饥贫相乘除,
未见可吊贺。
澹然无忧乐,
苦语不成些。
晓至巴河口迎子由去年御史府,
举动触四壁。
幽幽百尺井,
仰天无一席。
隔墙闻歌呼,
自恨计之失。
留诗不忍写,
苦泪渍纸笔。
余生复何幸,
乐事有今日。
江流镜面净,
烟雨轻aa25aa25。
孤舟如凫鹥,
点破千顷碧。
闻君在磁湖,
欲见隔咫尺。
朝来好风色,
旗尾西北掷。
行当中流见,
笑脸清光溢。
此邦疑可老,
修竹带泉石。
欲买柯氏林,
兹谋待君必。
苏轼·宋
雨过浮萍合,
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
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
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
独自殿余春。
高亭废已久,
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
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
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
号鸣满夕阳。
苏轼·宋
野雁见人时,
未起意先改。
君従何处看,
得此无人态。
无乃槁木形,
人禽两自在。
北风振枯苇,
微雪落璀璀。
惨淡云水昏,
晶荧沙砾碎。
弋人怅何慕,
一举渺江海。
众禽事纷争,
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
俯仰苦有节。
我衰寄江湖,
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
晓景画苕霅。
依依聚圆沙,
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
吹乱芦花雪。
苏轼·宋
怕愁贪睡独开迟,
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
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
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绿叶与青枝。
(石曼卿《红梅》诗云,
认桃无绿叶,
辨杏有青枝。
)雪里开花却是迟,
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
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裛残千颗泪,
轻寒瘦损一分肌。
不应便杂夭桃杏,
半点微酸已著枝。
幽人自恨探春迟,
不见檀心未吐时。
丹鼎夺胎那是宝,
(朱砂红银,
谓之不夺胎色。
)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
落盏穠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新画样,
竹间璀璨出斜枝。
苏轼·宋
颠张醉素两秃翁,
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
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倡抹青红,
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淡丰容,
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
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
待我他日不匆匆。
苏轼·宋
我友顾子敦,
躯胆两俊伟。
便便十围腹,
不但贮书史。
容君数百人,
一笑万事已。
十年卧江海,
了不见愠喜。
磨刀向猪羊,
酾酒会邻里。
归来如一梦,
丰颊愈茂美。
平生批敕手,
浓墨写黄纸。
会当勒燕然,
廊庙登剑履。
翻然向河朔,
坐念东郡水。
河来屹不去,
如尊乃勇耳。
苏轼·宋
省事天公厌两回,
新年春日并相催。
殷勤更下山阴雪,
要与梅花作伴来。
己卯嘉辰寿阿同,
愿渠无过亦无功。
明年春日江湖上,
回首觚棱一梦中。
(子由一字同叔,
元日己卯渠本命也。
)词锋虽作楚骚寒,
德意还同汉诏宽,
好遣秦郎供贴子,
尽驱春色入毫端。
(立春日,
翰林学士供诗帖子。
)
苏轼·宋
何人守蓬莱,
夜半失左股。
浮山若鹏蹲,
忽展垂天羽。
根株互连络,
崖峤争吞吐。
神工自炉鞲,
融液相缀补。
至今余隙罅,
流出千斛乳。
方其欲合时,
天匠麾月斧。
帝觞分余沥,
山骨醉后土。
峰峦尚开阖,
涧谷犹呼舞。
海风吹未凝,
古佛来布武。
当时汪罔氏,
投足不尽拇。
青莲虽不见,
千古落花雨。
双溪汇九折,
万马腾一鼓。
奔雷溅玉雪,
潭洞开水府。
潜鳞有饥蛟,
掉尾取渴虎。
我来方醉后,
濯足聊戏侮。
回风卷飞雹,
掠面过强弩。
山灵莫恶剧,
微命安足赌。
此山吾欲老,
慎勿厌求取。
溪流变春酒,
与我相宾主。
当连青竹竿,
下灌黄精圃。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