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江上同舟诗满箧,
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
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
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
车马敲门定不应。
苏轼·宋
漠漠秋高露气清,
新蒲倚石近溪生。
夜来雨後西风急,
静向窗前似有声。
苏轼·宋
峨峨叠石立何孤,
赖有萧萧翠竹俱。
日暮无人鸥鸟散,
空留野水伴寒芦。
苏轼·宋
小寒初度梅花岭,
万壑千岩背人境。
清远聊为泛宅行,
一梦分明堕乡井。
觉来满眼是湖山,
鸭绿波摇凤凰影。
海陵居士无云梯,
岁晚结庐苕水湄。
山腰自悬苍玉佩,
野马不受黄金羁。
门前车盖猎猎走,
笑倚清流数鬓丝。
汀洲相见春风起,
白苹吹花覆苕水。
万里飘蓬未得归,
目断沧浪泪如洗。
北雁南来遗素书,
苦言大浸没我庐。
清斋十日不然鼎,
曲突往往巢龟鱼。
今年玉粒贱如水,
青铜欲买囊已虚。
人生百年如寄耳,
七十朱颜能有几?
有子休论贤与愚,
倪生枉欲带经锄。
天南看取东坡叟,
可是平生废读书。
苏轼·宋
退之仙人也,
游戏於斯文。
谈笑出奇伟,
鼓舞南海神。
顷者三韩使,
几为蛟鳄吞。
归来筑祠宇,
要使百贾奔。
我欲迁其庙,
下数浮空群。
移书竟不从,
信非磊落人。
公胡为拳拳,
系此空中云。
作诗颂其美,
何异刻剑痕。
我今已括囊,
象在六四坤。
苏轼·宋
小邑浮桥外,
青山石岸东。
茶枪烧後有,
麦浪水前空。
万户不禁酒,
三年真识翁。
结茅来此住,
岁晚有无同。
苏轼·宋
海国空自暖,
春山无限清。
冰溪结瘴雨,
雪菌到江城。
更待轻雷发,
先催冻笋生。
丰湖有藤菜,
似可敌蓴羹。
苏轼·宋
北渚集群鹭,
新年何所之。
尽归乔木寺,
分占结巢枝。
生物会有役,
谋身各及时。
何当禁毕弋,
看引雪衣儿。
苏轼·宋
当年衫鬓两青青,
强说重临慰别情。
衰发祗今无可白,
故应相对话来生。
苏轼·宋
荔子几时熟,
花头今已繁。
探春先拣树,
买夏欲论园。
居士常携客,
参军许叩门。
明年更有味,
怀抱带诸孙。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