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宋
小篷又泛曾行路。
这身世、如何去。
去了还来知几度。
多情山色,
有情江水,
笑我归无处。
夕阳杳杳还催暮。
练净空吟谢郎句。
试祷波神应见许。
帆开风转,
事谐心遂,
直到明年雨。
李之仪·宋
恼人天气雪消时。
落梅飞。
日初迟。
小阁幽窗,
时节听黄鹂。
新洗头来娇困甚,
才试著,
夹罗衣。
木梨花拂淡燕脂。
翠云敧。
敛双眉。
月浅星深,
天淡玉绳低。
不道有人肠断也,
浑不语,
醉如痴。
李之仪·宋
春风似有灯前约,
先报佳期。
点缀相宜。
天气犹寒蝶未知。
嫩黄染就蜂须巧,
香压团枝。
淡注仙衣。
方士临门未起时。
李之仪·宋
残寒销尽,
疏雨过,
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
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
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
仍晚昼,
著人滋味,
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
空只恁、
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
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
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
人未偶。
且将此恨,
分付庭前柳。
李之仪·宋
今宵莫惜醉颜红。
十分中。
且从容。
须信欢情,
回首似旋风。
流落天涯头白也,
难得是,
再相逢。
十年南北感征鸿。
恨应同。
苦重重。
休把愁怀,
容易便书空。
只有琴樽堪寄老,
除此外,
尽蒿蓬。
李之仪·宋
阑干掐遍等新红。
酒频中。
恨匆匆。
投得花开,
还报夜来风。
惆怅春光留不住,
又何似,
莫相逢。
月窗何处想归鸿。
与谁同。
意千重。
婉思柔情,
一旦总成空。
仿佛么弦犹在耳,
应为我,
首如蓬。
李之仪·宋
暑方烦,
人似愠。
怅望林泉幽峻。
情会处,
景偏表。
心清闻妙香。
宝幢低,
金锁碎。
竹影桐阴窗外。
新事旧,
旧愁新。
空嗟不见人。
李之仪·宋
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
迎得云归,
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望断音尘绝。
音尘绝。
帆来帆去,
天际双阙。
李之仪·宋
以三阕见寄,
辄次其韵
坐久灯花开尽,
暗惊风叶,
初报霜寒。
冉冉年华催暮,
颜色非丹。
搅回砀、蛩吟似织,
留恨意、月彩如摊。
惨无欢。
篆烟萦素,
空转雕盘。
何难。
别来几日,
信沈鱼鸟,
情满关山。
耳边依约,
常记巧语绵蛮。
聚愁窠、蜂房未密,
倾泪眼、海水犹慳。
奄更阑。
渐移银汉,
低泛帘颜。
李之仪·宋
暖律才中,
正莺喉竞巧,
燕语新成。
万绿阴浓,
全无一点芳尘。
门巷朝来报喜,
庆佳期、此日光荣。
开华宴、交酌琼酥,
共祝鹤算椿龄。
须知最难得处,
双双凤翼,
一对和鸣。
造化无私,
谁教特地多情。
惟愿疏封大国,
彩笺上、频易佳名。
从此去、贤子才孙,
岁岁长捧瑶觥。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