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李白·唐
白日与明月,
昼夜尚不闲。
况尔悠悠人,
安得久世间。
传闻海水上,
乃有蓬莱山。
玉树生绿叶,
灵仙每登攀。
一食驻玄发,
再食留红颜。
吾欲从此去,
去之无时还。
李白·唐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李白·唐
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
李白·唐
新人如花虽可宠,
故人似玉由来重。
花性飘扬不自持,
玉心皎洁终不移。
故人昔新今尚故,
还见新人有故时。
请看陈后黄金屋,
寂寂珠帘生网丝。
李白·唐
美女渭桥东,
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
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
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
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
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
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
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
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
高驾空踟蹰。
李白·唐
黄云城边乌欲栖,
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
独宿孤房泪如雨。
李白·唐
长啸梁甫吟,
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
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
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
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
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
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
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
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
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
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
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
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
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
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
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
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
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
大人臲屼当安之。
李白·唐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唐
去年战,
桑乾源。
今年战,
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
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
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
[1]
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
征战无已时。
[2]
野战格斗死,
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鸢啄人肠,
衔飞上挂枯树枝。
[3]
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回乡偶书的偶书是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回乡偶书二首【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是指《回乡偶书二首》,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的古诗。作者为唐代诗人贺知章。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不是,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顶上,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它依临黄河,远眺华山。黄鹤楼在三国时期是军事楼,后演变成为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登鹳雀楼》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学的古诗。作者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全诗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春晓》是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因此,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季,在一天清晨,也就是日出前后的时刻。
古诗春晓,村居中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东风纸鸢春晓【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五言绝句。
王昌龄的《出塞》诗句秦汉所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四类。
出塞表达了诗人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