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唐
我宿五松下,
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
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
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
三谢不能餐。
李白·唐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唐
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
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
独照长门宫里人。
李白·唐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唐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
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
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
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
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
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
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
且须歌舞宽离忧。
李白·唐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李白·唐
少年上人号怀素,
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
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
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
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
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
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
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
张伯英,
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
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
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李白·唐
峨眉高出西极天,
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
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
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
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
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
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
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
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
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
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
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
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
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
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
武陵桃花笑杀人。
李白·唐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回乡偶书的偶书是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回乡偶书二首【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是指《回乡偶书二首》,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的古诗。作者为唐代诗人贺知章。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不是,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顶上,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它依临黄河,远眺华山。黄鹤楼在三国时期是军事楼,后演变成为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登鹳雀楼》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学的古诗。作者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全诗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春晓》是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因此,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季,在一天清晨,也就是日出前后的时刻。
古诗春晓,村居中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东风纸鸢春晓【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五言绝句。
王昌龄的《出塞》诗句秦汉所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四类。
出塞表达了诗人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