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
寻幽无前期,
乘兴不觉远。
苍崖渺难涉,
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
已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
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
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
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
登眺不可尽。
丹丘遥相呼,
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
始知静者闲。
留欢达永夜,
清晓方言还。
李白·唐
鹦鹉来过吴江水,
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
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
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
李白·唐
春草如有意,
罗生玉堂阴。
东风吹愁来,
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
闲歌面芳林。
长松尔何知,
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
膝横花间琴。
过此一壶外,
悠悠非我心。
李白·唐
小隐慕安石,
远游学屈平。
天书访江海,
云卧起咸京。
入侍瑶池宴,
出陪玉辇行。
夸胡新赋作,
谏猎短书成。
但奉紫霄顾,
非邀青史名。
庄周空说剑,
墨翟耻论兵。
拙薄遂疏绝,
归闲事耦耕。
顾无苍生望,
空爱紫芝荣。
寥落暝霞色,
微茫旧壑情。
秋山绿萝月,
今夕为谁明。
李白·唐
不向东山久,
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
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
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
开关扫白云。
李白·唐
月皎昭阳殿,
霜清长信宫。
天行乘玉辇,
飞燕与君同。
更有留情处,
承恩乐未穷。
谁怜团扇妾,
独坐怨秋风。
李白·唐
鲁叟谈五经,
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
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
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
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
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
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
归耕汶水滨。
李白·唐
海水渤潏,
人罹鲸鲵。
蓊胡沙而四塞,
始滔天于燕齐。
何六龙之浩荡,
迁白日于秦西。
九土星分,
嗷嗷栖栖。
南冠君子,
呼天而啼。
恋高堂而掩泣,
泪血地而成泥。
狱户春而不草,
独幽怨而沉迷。
兄九江兮弟三峡,
悲羽化之难齐。
穆陵关北愁爱子,
豫章天南隔老妻。
一门骨肉散百草,
遇难不复相提携。
树榛拔桂,
囚鸾宠鸡。
舜昔授禹,
伯成耕犁。
德自此衰,
吾将安栖。
好我者恤我,
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
子胥鸱夷,
彭越醢醯。
自古豪烈,
胡为此繄。
苍苍之天,
高乎视低。
如其听卑,
脱我牢狴。
傥辨美玉,
君收白珪。
李白·唐
处世若大梦,
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
颓然卧前楹。
觉来盼庭前,
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
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
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
曲尽已忘情。
李白·唐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
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
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
扬波喷云雷。
鬈鬣蔽青天。
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
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
金棺葬寒灰。
回乡偶书的偶书是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回乡偶书二首【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是指《回乡偶书二首》,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的古诗。作者为唐代诗人贺知章。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不是,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顶上,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它依临黄河,远眺华山。黄鹤楼在三国时期是军事楼,后演变成为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登鹳雀楼》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学的古诗。作者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全诗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春晓》是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因此,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季,在一天清晨,也就是日出前后的时刻。
古诗春晓,村居中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东风纸鸢春晓【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五言绝句。
王昌龄的《出塞》诗句秦汉所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四类。
出塞表达了诗人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