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
访古登岘首,
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
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
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
长松鸣夜风。
李白·唐
昨夜谁为吴会吟,
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
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
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
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
客愁顿向杯中失。
李白·唐
遥夜何漫漫,
空歌白石烂。
甯戚未匡齐,
陈平终佐汉。
欃枪扫河洛,
直割鸿沟半。
历数方未迁,
云雷屡多难。
天人秉旄钺,
虎竹光藩翰。
侍笔黄金台,
传觞青玉案。
不因秋风起,
自有思归叹。
主将动谗疑,
王师忽离叛。
自来白沙上,
鼓噪丹阳岸。
宾御如浮云,
从风各消散。
舟中指可掬,
城上骸争爨。
草草出近关,
行行昧前算。
南奔剧星火,
北寇无涯畔。
顾乏七宝鞭,
留连道傍玩。
太白夜食昴,
长虹日中贯。
秦赵兴天兵,
茫茫九州乱。
感遇明主恩,
颇高祖逖言。
过江誓流水,
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
悲歌难重论。
第一百八十四卷
李白·唐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
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
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
夜同鸳鸯之锦衾。
恩情婉娈忽为别。
使人莫错乱愁心。
乱愁心。
涕如雪。
寒灯厌梦魂欲绝。
觉来相思生白发。
盈盈汉水若可越。
可惜凌波步罗袜。
美人美人兮归去来。
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李白·唐
仙人骑彩凤,
昨下阆风岑。
海水三清浅,
桃源一见寻。
遗我绿玉杯,
兼之紫琼琴。
杯以倾美酒,
琴以闲素心。
二物非世有,
何论珠与金。
琴弹松里风,
杯劝天上月。
风月长相知,
世人何倏忽。
李白·唐
张公多逸兴,
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
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
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
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
名与此山俱。
李白·唐
周公负斧扆,
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
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
不免人君疑。
天风拔大木,
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
公赋鸱鸮诗。
金縢若不启,
忠信谁明之。
摇裔双彩凤,
婉娈三青禽。
往还瑶台里,
鸣舞玉山岑。
以欢秦娥意,
复得王母心。
区区精卫鸟,
衔木空哀吟。
长安春色归,
先入青门道。
绿杨不自持,
从风欲倾倒。
海燕还秦宫,
双飞入帘栊。
相思不相见,
托梦辽城东。
李白·唐
昔日狂秦事可嗟,
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
万古潺湲二水斜。
李白·唐
露暗烟浓草色新,
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歌父重来访,
只见桃花不见人。
李白·唐
君平既弃世。
世亦弃君平。
观变穷太易。
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
空帘闭幽情。
驺虞不虚来。
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
白日悬高名。
海客去已久。
谁人测沈冥。
回乡偶书的偶书是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回乡偶书二首【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是指《回乡偶书二首》,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的古诗。作者为唐代诗人贺知章。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不是,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顶上,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它依临黄河,远眺华山。黄鹤楼在三国时期是军事楼,后演变成为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登鹳雀楼》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学的古诗。作者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全诗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春晓》是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因此,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季,在一天清晨,也就是日出前后的时刻。
古诗春晓,村居中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东风纸鸢春晓【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五言绝句。
王昌龄的《出塞》诗句秦汉所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四类。
出塞表达了诗人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