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李白·唐
西王母桃种我家。
三千阳春始一花。
结实苦迟为人笑。
攀折唧唧长咨嗟。
李白·唐
猎客张兔罝,
不能挂龙虎。
所以青云人,
高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
裴子含清真。
孔侯复秀出,
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
同衾卧盘石。
斧冰嗽寒泉,
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
往往云无心。
出山揖牧伯,
长啸轻衣簪。
昨宵梦里还,
云弄竹溪月。
今晨鲁东门,
帐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
萝径迷归人。
相思若烟草,
历乱无冬春。
李白·唐
朝策犁眉騧,
举鞭力不堪。
强扶愁疾向何处,
角巾微服尧祠南。
长杨扫地不见日,
石门喷作金沙潭。
笑夸故人指绝境,
山光水色青于蓝。
庙中往往来击鼓,
尧本无心尔何苦。
门前长跪双石人,
有女如花日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
簸林蹶石鸣风雷。
远烟空翠时明灭,
白鸥历乱长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干,
碧流环转青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
那知不有蛟龙蟠。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
绿珠红粉沉光彩。
绿珠楼下花满园,
今日曾无一枝在。
昨夜秋声阊阖来,
洞庭木落骚人哀。
遂将三五少年辈,
登高远望形神开。
生前一笑轻九鼎,
魏武何悲铜雀台。
我歌白云倚窗牖,
尔闻其声但挥手。
长风吹月度海来,
遥劝仙人一杯酒。
酒中乐酣宵向分,
举觞酹尧尧可闻。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
直上青天挥浮云。
高阳小饮真琐琐,
山公酩酊何如我。
竹林七子去道赊,
兰亭雄笔安足夸。
尧祠笑杀五湖水,
至今憔悴空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
暂向瀛洲访金阙。
蓝田太白若可期,
为余扫洒石上月。
李白·唐
安西幕府多材雄,
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
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
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
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
汉家草绿遥相待。
李白·唐
黄鹤高楼已捶碎,
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
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
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
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
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
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
与君烂漫寻春晖。
李白·唐
爱此溪水闲,
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
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
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
红颜未相识。
李白·唐
天上何所有,
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
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
霜江夜清澄。
长川泻落月,
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
古人谁可征。
玄晖难再得,
洒酒气填膺。
李白·唐
谢公离别处,
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
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
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
长歌怀旧游。
李白·唐
日下空庭暮,
城荒古迹馀。
地形连海尽,
天影落江虚。
旧赏人虽隔,
新知乐未疏。
彩云思作赋,
丹壁间藏书。
楂拥随流叶,
萍开出水鱼。
夕来秋兴满,
回首意何如。
回乡偶书的偶书是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回乡偶书二首【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是指《回乡偶书二首》,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的古诗。作者为唐代诗人贺知章。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不是,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顶上,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它依临黄河,远眺华山。黄鹤楼在三国时期是军事楼,后演变成为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登鹳雀楼》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学的古诗。作者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全诗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春晓》是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因此,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季,在一天清晨,也就是日出前后的时刻。
古诗春晓,村居中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东风纸鸢春晓【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五言绝句。
王昌龄的《出塞》诗句秦汉所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四类。
出塞表达了诗人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