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王乔古仙子,
时出观人寰。
常为汉郎吏,
厌世去无还。
双凫偶为戏,
聊以惊世顽。
不然神仙迹,
罗网安能攀。
纷纷尘埃中,
铜印纡青纶。
安知无隐者,
窃笑彼愚奸。
郭纶?
纶本河西弓箭手,
屡战有功,
不赏。
自黎州都监官满,
贫不能归。
今权嘉州监税。
河西猛士无人识,
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
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
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
看君飞矢射蛮毡。
苏轼·宋
缩颈夜眠如冻龟,
雪来惟有客先知。
江边晓起浩无际,
树杪风多寒更吹。
青山有似少年子,
一夕变尽沧浪髭。
方知阳气在流水,
沙上盈尺江无澌。
随风颠倒纷不择,
下满坑谷高陵危。
江空野阔落不见,
入户但觉轻丝丝。
沾掌细看若刻镂,
岂有一一天工为。
霍然一挥遍九野,
吁此权柄谁执持。
世间苦乐知有几,
今我幸免沾肤肌。
山夫只见压樵担,
岂知带酒飘歌儿。
天王临轩喜有麦,
宰相献寿嘉及时。
冻吟书生笔欲折,
夜织贫女寒无帏。
高人著履踏冷冽,
飘拂巾帽真仙姿。
野僧斫路出门去,
寒液满鼻清淋漓。
洒袍入袖湿靴底,
亦有执板趋阶墀。
舟中行客何所爱,
愿得猎骑当风披。
草中咻咻有寒兔,
孤隼下击千夫驰。
敲冰煮鹿最可乐,
我虽不饮强倒卮。
楚人自古好弋猎,
谁能往者我欲随。
纷纭旋转従满面,
马上操笔为赋之。
苏轼·宋
净因大觉琏师,
以阎立本画水官遗编礼公。
公既报之以诗,
谓某:汝亦作。
某顿首再拜次韵,
仍录二诗为一卷以献。
高人岂学画,
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
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逢掖,
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
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
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
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
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
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
豹袖拥幡aa44。
传入应门内,
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
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
后世两莫扳。
自従李氏亡,
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
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
漂流出东关。
三官岂容独,
得此今已编。
吁嗟至神物,
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
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
岂能动高禅。
信应一篇诗,
皎若画在前。
苏轼·宋
.余初不识德占,
但闻其初为吕惠卿所荐,
以处士用。
元丰五年三月,
偶以事至蕲水。
德占闻余在传舍,
惠然见访,
与之语,
有过人者。
是岁十月,
闻其遇祸,
作诗吊之。
美人种松柏,
欲使低映门。
栽培虽易长,
流恶病其根。
哀哉岁寒姿,
肮脏谁与伦。
竟为明所误,
不免刀斧痕。
一遭儿女污,
始觉山林尊。
従来觅栋梁,
未免傍篱藩。
南山隔秦岭,
千树龙蛇奔。
大厦若果倾,
万牛何足言。
不然老岩壑,
合抱枝生孙。
死者不可悔,
吾将遗后昆。
苏轼·宋
君家有二镜,
光景如湛卢。
或长如芭蕉,
或圆如芙蕖。
飞电着子壁,
明月入我庐。
月下合三壁,
日月跳明珠。
问子是非我,
我是非文殊。
苏轼·宋
田三昔同寮,
向我每倾倒。
当年或龃龉,
反覆看愈好。
寇三我部民,
孝悌化邻保。
有如袁伯业,
苦学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
劲立风中草。
宦游甑生尘,
菽水媚翁媪。
我穷交旧绝,
计拙集枯槁。
三子尤见存,
往复纷纻缟。
迎我淮水北,
送我睢阳道。
愿存金石契,
凛凛贯华皓。
苏轼·宋
物役会有时,
星言従高驾。
道逢南山云,
烦aa46吸如电过。
竟谁使令之,
衮衮従空下。
龙移相排拶,
风舞或颓亚。
散为东郊雾,
冻作枯树稼。
或飞入吾车,
逼仄人肘胯。
搏取置笥中,
提携反茅舍。
开缄乃放之,
掣去仍变化。
云兮汝归山,
无使达官怕。
苏轼·宋
昨夜试微凉,
汗衾初退红。
我愿偕秋风,
随身入房栊。
君王不好事,
只作好惊鸿。
细看卷虿尾,
我家真栗蓬。
苏轼·宋
游人出三峡,
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
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
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
重城自古坚。
南方旧战国,
惨澹意犹存。
慷慨因刘表,
凄凉为屈原。
废城犹带井,
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
升平不敢论。
楚地阔无边,
苍茫万顷连。
耕牛未尝汗,
投种去如捐。
农事谁当劝,
民愚亦可怜。
平生事游惰,
那得怨凶年。
朱槛城东角,
高王此望沙。
江山非一国,
烽火畏三巴。
战骨沦秋草,
危楼倚断霞。
百年豪杰尽,
扰扰见鱼虾。
沙头烟漠漠,
来往厌喧卑。
野市分獐闹,
官帆过渡迟。
游人多问卜,
伧叟尽携龟。
日暮江天静,
无人唱楚辞。
太守王夫子,
山东老俊髦。
壮年闻猛烈,
白首见雄豪。
食雁君应厌,
驱车我正劳。
中书有安石,
慎勿赋离骚。
残腊多风雪,
荆人重岁时。
客心何草草,
里巷自嬉嬉。
爆竹惊邻鬼,
驱傩逐小儿。
故人应念我,
相望各天涯。
江水深成窟,
潜鱼大似犀。
赤鳞如琥珀,
老枕胜玻璃。
上客举雕俎,
佳人摇翠篦。
登疱更作器,
何以免屠刲。
北雁来南国,
依依似旅人。
纵横遭折翼,
感恻为沾巾。
平日谁能挹,
高飞不可驯。
故人持赠我,
三嗅若为珍。
柳门京国道,
驱马及春阳。
野火烧枯草,
东风动绿芒。
北行运许邓,
南去极衡湘。
楚境横天下,
怀王信弱王。
苏轼·宋
君门如天深几重,
君王如帝坐法宫。
人生难处是安稳,
何为来此骊山中。
复道凌云接金阙,
楼观隐烟横翠空。
林深雾暗迷八骏,
朝东暮西劳六龙。
六龙西幸峨眉栈,
悲风便入华清院。
霓裳萧散羽衣空,
麋鹿来游猿鹤怨。
我上朝元春半老,
满地落花无人扫。
羯鼓楼高挂夕阳,
长生殿古生青草。
可怜吴楚两醯鸡,
筑台未就已堪悲。
长杨五柞汉幸免,
江都楼成隋自迷。
由来留连多丧国,
宴安鸩毒因奢惑。
三风十愆古所戒,
不必骊山可亡国。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