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家鸡野骛同登俎,
春蚓秋蛇总入奁。
君家两行十二字,
气压邺侯三万签。
苏轼·宋
千尺长松挂薜萝,
梯云岭上一声歌。
湖山深秀有何处,
水月池中桂影多。
苏轼·宋
忠文文正二大老,
苏李广平三舍人。
喜见通贤家子弟,
自言得邑少风尘。
从来势利关心薄,
此去溪山琢句新。
肯向西湖留数月,
钱塘初识小麒麟。
苏轼·宋
坐重青草公,
意合沧海滨。
渺渺独见水,
悠悠不闻人。
镜浪洗手渌,
剡花入心春。
虽然防外触,
眼前遶衣新。
行当译文字,
慰此吟殷勤。
苏轼·宋
嗟我去国久,
得君如得归。
今君舍我去,
从此故人稀。
不惜故人稀,
但恐晤语非。
佳人西方子,
佩服贝与玑。
宛兮若处女,
未始识户扉。
何必识户扉,
潜玉有光辉。
苏轼·宋
十年读易费膏火,
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
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甯嫌瘦,
复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
故乡春蕨已阑干。
苏轼·宋
别日已苦迫,
见日未可期。
曷不惜此日,
相从把酒卮。
人生初甚乐,
譬若枰上棋。
纵横听汝手,
聚散岂吾知。
胡为复嗟叹,
实恨相识迟。
念昔非亲旧,
闻名自童儿。
不见常隐忧,
见之百忧披。
相从未云几,
别泪遽已垂。
有如云间鹤,
影过落寒池。
举头已千里,
可见不可追。
我本蜀诸生,
能言公少时。
初为成都掾,
治狱官苦卑。
高才绝伦辈,
邦伯忘等夷。
是时最少年,
白晰未有髭。
风流能痛饮,
敏捷好论诗。
勇于韝上鹰,
不啻囊中锥。
去蜀曾未久,
得县复来眉。
簿书纷满前,
指画涣无疑。
一年吏已服,
渐能省鞭笞。
二年民尽信,
不复烦文移。
三年厌闲寂,
终日事桐丝。
客来投其辖,
醉倒不容辞。
至今三十年,
父老犹嗟咨。
东川晚乃至,
观者塞路岐。
但见东人喜,
不知西人悲。
如今又继往,
人事亦可奇。
嗟此信偶然,
或云数使之。
王城多高爵,
要路人争驰。
公来席未暖,
去不淅晨炊。
屡为蜀人得,
毋乃天见私。
吾徒本学道,
穷达理素推。
况为二千石,
所至搔乐嬉。
细思为县日,
宾友存者谁。
或终卧茅屋,
或去悬金龟。
或已登鬼籍,
墓木如门楣。
感时何倏忽,
抚旧应涕洟。
紫绶著更好,
红颜蔚不衰。
权奇玉勒马,
阿那胡琴姬。
逢人可与乐,
慎勿苦相思。
苏轼·宋
野菜此出珍又珍,
送与西邻病酒人。
便须起来和热吃,
不消洗面裹头巾。
苏轼·宋
雾鬓风环木叶衣,
山川良是昔人非。
只应闲过商颜老,
独自吹箫月下归。
苏轼·宋
门外黄尘不见山,
个中草木亦常闲。
履声如渡薄冰过,
催粥华鲸守夜兰。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