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君家文律冠西京,
旋筑诗坛按酒兵。
袖手莫轻真将种,
致师须得老门生。
明朝郑伯降谁受,
昨夜条侯壁已惊。
従此醉翁天下乐,
还应一举百觞倾。
(文忠公赠苏、梅诗云:我亦愿助勇,
鼓旗噪其旁。
快哉天下乐,
一酹宜百觞。
)
苏轼·宋
东池浮萍半粘块,
裂碧跳青出鱼背。
西池秋水尚涵空,
舞阔摇深吹荇带。
吾僚有意为迁居,
老守纵馋那忍脍。
纵横争看银刀出,
瀺灂初惊玉花碎。
但愁数罟损鳞鬣,
未信长堤隔涛濑。
aa34aa34发发须臾间,
圉圉洋洋寻丈外。
安知中无蛟龙种,
尚恐或有风云会。
明年春水涨西湖,
好去相忘渺淮海。
苏轼·宋
湛然无观古真人,
我独观此众妙门。
夫物芸芸各归根,
众中得一道乃存。
道人晨起开东轩,
趺坐一醉扶桑暾。
余光照我玻璃盆,
倒射窗几清而温。
欲收月魄餐日魂,
我自日月谁使吞。
苏轼·宋
灵峰山上宝陀寺,
白发东坡又到来。
前世德云今我是,
依稀犹记妙高台。
苏轼·宋
室空惟法喜,
心定有天游。
摩诘元无病,
须洹不入流。
苦嫌寻直枉,
坐待寸田秋。
虽未麒麟阁,
已逃鹦鹉洲。
酒醒风动竹,
梦断月窥楼。
众谓元德秀,
自称阳道州。
拔葵终相鲁,
辟谷会封留。
用舍俱无碍,
飘然不系舟。
苏轼·宋
强致南山树,
来经渭水滩。
生成未有意,
鸦鹊莫相干。
苏轼·宋
突兀隘空虚,
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傍石,
尽是补天余。
苏轼·宋
窃脂方纪瑞,
布谷未催耕。
鱼沫依苹渚,
蜗涎上彩楹。
江湖来梦寐,
蓑笠负平生。
琴里思归曲,
因君一再行。
苏轼·宋
昔葬衣冠今在否?
近来消息不须疑。
曾闻圯上逢黄石,
久矣留侯不见欺。
苏轼·宋
酒中真复有何好,
孟生虽贤未闻道。
醉时万虑一埽空,
醒後纷纷如宿草。
十年揩洗见真妄,
石女无儿焦谷槁。
此身何异贮酒瓶,
满辄予人空自倒。
武昌痛饮岂吾意,
性不违人遭客恼。
君家长松十亩阴,
借我一庵聊洗心。
我田方寸耕不尽,
何用百顷糜千金。
枕书熟睡呼不起,
好学怜君工杂拟。
且将墨竹换新诗,
润色何须待东里。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