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清派连淮上,
黄楼冠海隅。
此诗尤伟丽,
夫子计魁梧。
(刘为人短小。
)世俗轻瑚琏,
巾箱袭武夫。
坐令乘传遽,
奔走为储须。
邂逅我已失,
登临谁与俱。
贫贪仓氏粟,
身听冶家aa22。
会合难前定,
归休试后图。
腴田未可买,
(本欲买田于泗上,
近已不遂矣。
)穷鬼却须呼。
二水何年到,
双洪不受舻。
至今清夜梦,
飞辔策天吴。
(此诗寄刘。
)与子皆去国,
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
计拙集枯梧。
好士余刘表,
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
犹许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
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
指画想前aa22。
(子由初赴南京,
送之出东门,
登城上,
览山川之胜,
云此地可作楼观,
于是始有改筑之意。
)自写千言赋,
新裁六幅图。
(近以绢自写子由《黄楼赋》为六幅图,
甚妙。
)传看一坐耸,
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
东游不到吴。
(此诗寄子由。
)
苏轼·宋
吴中梅雨既过,
飒然清风弥旬,
岁岁如此,
湖人谓之舶aa19风。
是时海舶初回,
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
三旬已过梅黄雨,
万里初来舶aa19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
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簌簌先秋叶,
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
却嫌分别问雌雄。
苏轼·宋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
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
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
老僧倚杖青松侧。
只怪高声问不应,
瞋余踏破苍苔色。
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
宗祥谓余,
此光黄间狂僧也。
年百三十,
死于熙宁十年,
既死,
人有见之者。
宗祥言其异事甚多。
作是诗以识之。
黁公本名清戒,
俗谓之戒和尚云。
黁公昔未化,
来往淮山曲。
寿逾两甲子,
气压诸尊宿。
但嗟浊恶世,
不受龙象蹴。
我来不及见,
怅望空遗躅。
霜颅隐白毫,
锁骨埋青玉。
皆云似达摩,
只履还天竺。
壁间余清诗,
字势颇拔俗。
为吟五字偈,
一洗凡眼肉。
苏轼·宋
夫子自逐客,
尚能哀楚囚。
奔驰二百里,
径来宽我忧。
相逢知有得,
道眼清不流。
别来未一年,
落尽骄气浮。
嗟我晚闻道,
款启如孙休。
至言虽久服,
放心不自收。
悟彼善知识,
妙药应所投。
纳之忧患场,
磨以百日愁。
冥顽虽难化,
镌发亦已周。
平时种种心,
次第去莫留。
但余无所还,
永与夫子游。
此别何足道,
大江东西州。
畏蛇不下榻,
睡足吾无求。
便为齐安民,
何必归故丘。
苏轼·宋
净居寺,
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
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
僧思惠过此,
见父老问其姓,
曰苏氏,
又得二山名。
乃叹曰:吾师告我,
遇三苏则住。
遂留结庵。
而父老竟无有,
盖山神也。
其后僧智凯见思于此山而得法焉,
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
唐神龙中,
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
广明庚子之乱,
寺废于兵火,
至乾兴中乃复,
而赐名曰梵天云。
十载游名山,
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
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
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
陷阱损积威。
遂恐死生隔,
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
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
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
八部犹光辉。
愿従二圣往,
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
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
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
岁晚将焉归。
苏轼·宋
供奉官郑文,
尝官于武昌。
江岸裂,
出古铜剑,
文得之以遗余。
冶铸精巧,
非锻冶所成者。
雨余江清风卷沙,
雷公蹑云捕黄蛇。
蛇行空中如枉矢,
电光煜煜烧蛇尾。
或投以块铿有声,
雷飞上天蛇入水。
水上青山如削铁,
神物欲出山自裂。
细看两肋生碧花,
犹是西江老蛟血。
苏子得之何所为,
蒯缑弹铗咏新诗。
君不见凌烟功臣长九尺,
腰间玉具高拄颐。
苏轼·宋
麻城县令张毅,
植万松于道周以芘行者,
且以名其亭。
去未十年,
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
伤来者之不嗣其意也,
故作是诗。
十年栽种百年规,
好德无人助我仪。
(古语云:一年之计,
树之以谷;十年之计,
树之以木;百年之计,
树之以德。
)县令若同仓庾氏,
亭松应长子孙枝。
天公不救斧斤厄,
野火解怜冰雪姿。
为问几株能合抱,
殷勤记取角弓诗。
苏轼·宋
先生不知其名,
黄州故县人,
本姓卢,
为张氏所养。
阳狂垢污,
寒暑不能侵,
常独行市中,
夜或不知其所止。
往来者欲见之,
多不能致,
余试使人召之,
欣然而来。
既至,
立而不言,
与之言不应,
使之坐不可,
但俯仰熟视传舍堂中,
久之而去。
夫孰非传舍者,
是中竟何有乎?
然余以有思惟心追蹑其意,
盖未得也。
熟视空堂竟不言,
故应知我未天全。
肯来传舍人皆说,
能致先生子亦贤。
脱屣不妨眠粪屋,
流澌争看浴冰川。
士廉岂识桃椎妙,
妄意称量未必然。
苏轼·宋
元丰三年五月十一日癸酉,
夜梦游何人家,
开堂西门有小园古井,
井上皆苍石,
石上生紫藤如龙蛇,
枝叶如赤箭。
主人言,
此石芝也。
余率尔折食一枝,
众皆惊笑,
其味如鸡苏而甘,
明日作此诗。
空堂明月清且新,
幽人睡息来初匀。
了然非梦亦非觉,
有人夜呼祁孔宾。
披衣相従到何许,
朱栏碧井开琼户。
忽惊石上堆龙蛇,
玉芝紫笋生无数。
锵然敲折青珊瑚,
味如蜜藕和鸡苏。
主人相顾一抚掌,
满堂坐客皆卢胡。
亦知洞府嘲轻脱,
终胜嵇康羡王烈。
神山一合五百年,
风吹石髓坚如铁。
苏轼·宋
梅圣俞尝作《四禽言》。
余谪黄州,
寓居定惠院,
绕舍皆茂林修竹,
荒池蒲苇。
春夏之交,
鸣鸟百族,
土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
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
使君向蕲州,
更唱蕲州鬼。
我不识使君,
宁知使君死。
人生作鬼会不免,
使君已老知何晚。
(王元之自黄移蕲州,
闻啼鸟,
问其名。
或对曰:“此名蕲州鬼。
”元之大恶之,
果卒于蕲。
)南山昨夜雨,
西溪不可渡。
溪边布谷儿,
劝我脱破礻夸。
不辞脱袴溪水寒,
水中照见催租瘢。
(士人谓布谷为脱却破袴。
)去年麦不熟,
挟弹规我肉。
今年麦上场,
处处有残粟。
丰年无象何处寻,
听取林间快活吟。
(此鸟声云:麦饭熟,
即快活。
)力作力作,
蚕丝一百箔。
垅上麦头昂,
林间桑子落。
愿侬一箔千两丝,
缫丝得蛹饲尔雏。
(此鸟声云:蚕丝一百箔。
)姑恶姑恶,
姑不恶,
妾命薄。
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乾,
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
(姑恶,
水鸟也。
俗云妇以姑虐死,
故其声云。
)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