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种柏待其成,
柏成人已老。
不如种丛篲,
春种秋可倒。
阴阳不择物,
美恶随意造。
柏生何苦艰,
似亦费天巧。
天工巧有几,
肯尽为汝耗。
君看藜与藿,
生意常草草。
苏轼·宋
荒园无数亩,
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以敷,
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
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
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
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
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
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
盛亦非汝能。
苏轼·宋
行乐惜芳辰,
秋风常苦早。
谁知念离别,
喜见秋瓜老。
秋瓜感霜霰,
茎叶飒已槁。
宦游归无时,
身若马系皁。
悲鸣念千里,
耿耿志空抱。
多忧竟何为,
使汝玄发缟。
苏轼·宋
芦笋初似竹,
稍开叶如蒲。
方春节抱甲,
渐老根生须。
不爱当夏绿,
爱此及秋枯。
黄叶倒风雨,
白花摇江湖。
江湖不可到,
移植苦勤劬。
安得双野鸭,
飞来成画图。
苏轼·宋
芎穷生蜀道,
白芷来江南。
漂流到关辅,
犹不失芳甘。
濯濯翠茎满,
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实,
可以资筐蓝。
秋节忽已老,
苦寒非所堪。
斸根取其实,
对此微物惭。
苏轼·宋
我归自南山,
山翠犹在目。
心随白云去,
梦绕山之麓。
汝从何方来,
笑齿粲如玉。
探怀出新诗,
秀语夺山绿。
觉来已茫昧,
但记说秋菊。
有如彩樵人,
入洞听琴筑。
归来写遗声,
犹胜人间曲。
苏轼·宋
官舍有丛竹,
结根问囚厅。
下为人所径,
土密不容钉。
殷勤戒吏卒,
插棘护中庭。
遶砌忽坟裂,
走鞭瘦伶竮。
我常携枕簟,
来此荫寒青。
日暮不能去,
卧听窗风泠。
苏轼·宋
自我来关辅,
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
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识,
生此乱石沟。
山高霜雪苦,
苗叶不得抽。
下有千岁根,
蹙缩如蟠虯。
长为鬼神守,
德薄安敢偷。
苏轼·宋
野菊生秋涧,
芳心空自知。
无人惊岁晚,
惟有暗蛩悲。
花开涧水上,
花落涧水湄。
菊衰蛩亦蛰,
与汝岁相期。
楚客方多感,
秋风咏江蓠。
落英不满掬,
何以慰朝饥。
苏轼·宋
山与歌眉敛,
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
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