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
飘飘江风起,
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
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
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
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
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
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
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
望远增离忧。
李白·唐
一身竟无托,
远与孤蓬征。
千里失所依,
复将落叶并。
中途偶良朋,
问我将何行。
欲献济时策,
此心谁见明。
君王制六合,
海塞无交兵。
壮士伏草间,
沉忧乱纵横。
飘飘不得意,
昨发南都城。
紫燕枥下嘶,
青萍匣中鸣。
投躯寄天下,
长啸寻豪英。
耻学琅琊人,
龙蟠事躬耕。
富贵吾自取,
建功及春荣。
我愿执尔手,
尔方达我情。
相知同一己,
岂惟弟与兄。
抱子弄白云,
琴歌发清声。
临别意难尽,
各希存令名。
李白·唐
朝涉白水源,
暂与人俗疏。
岛屿佳境色,
江天涵清虚。
目送去海云,
心闲游川鱼。
长歌尽落日,
乘月归田庐。
李白·唐
客有思天台,
东行路超忽。
涛落浙江秋,
沙明浦阳月。
今游方厌楚,
昨梦先归越。
且尽秉烛欢,
无辞凌晨发。
我家小阮贤,
剖竹赤城边。
诗人多见重,
官烛未曾然。
兴引登山屐,
情催泛海船。
石桥如可度,
携手弄云烟。
李白·唐
我行至商洛,
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
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
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
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
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
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
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
哀哉信可怜。
李白·唐
世人种桃李,
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
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
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
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
何惜树君园。
李白·唐
客从昆仑来,
遗我双玉璞。
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
馀,
食之可以凌太虚。
受之颇谓绝今昔,
求识江淮人犹乎比
石。
如今虽在卞和手,
□□正憔悴,
了了知之亦何益。
恭闻士有调相如,
始从镐京还,
复欲镐京去。
能上秦王
殿,
何时回光一相眄。
欲投君,
保君年,
幸君持取无弃捐。
无弃捐,
服之与君俱神仙。
李白·唐
双燕复双燕,
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
金窗绣户长
相见。
柏梁失火去,
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
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
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
伤我寸心中。
李白·唐
西岳莲花山。
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
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
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
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
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
豺狼尽冠缨。
李白·唐
倚剑登高台。
悠悠送春目。
苍榛蔽层丘。
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
欲集无珍木。
鸒斯得所居。
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
穷途方恸哭。
(以上六句一作
翩翩众鸟飞。
翱翔在珍木。
群花亦便娟。
荣耀非一族。
归来怆途穷。
日暮还恸哭。
)
回乡偶书的偶书是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回乡偶书二首【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是指《回乡偶书二首》,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的古诗。作者为唐代诗人贺知章。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不是,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顶上,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它依临黄河,远眺华山。黄鹤楼在三国时期是军事楼,后演变成为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登鹳雀楼》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学的古诗。作者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全诗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春晓》是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因此,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季,在一天清晨,也就是日出前后的时刻。
古诗春晓,村居中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东风纸鸢春晓【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五言绝句。
王昌龄的《出塞》诗句秦汉所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四类。
出塞表达了诗人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