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
鲁缟如玉霜。
笔题月氏书。
(笔一作剪)
寄书白鹦鹉。
西海慰离居。
行数虽不多。
字字有委曲。
天末如见之。
开缄泪相续。
泪尽恨转深。
千里同此心。
(上二句一作
千里若在眼。
万里若在心。
)
相思千万里。
一书值千金。
李白·唐
我今寻阳去,
辞家千里馀。
结荷倦水宿,
却寄大雷书。
虽不同辛苦,
怆离各自居。
我自入秋浦,
三年北信疏。
红颜愁落尽,
白发不能除。
有客自梁苑,
手携五色鱼。
开鱼得锦字,
归问我何如。
江山虽道阻,
意合不为殊。
李白·唐
妾在舂陵东。
君居汉江岛。
一日望花光。
往来成白道。
(上二句一作
日日采蘼芜。
上山成白道。
)
一为云雨别。
此地生秋草。
秋草秋蛾飞。
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见。
灭烛解罗衣。
(上二句一作
昔时携手去。
今日流泪归。
遥知不得意。
玉箸点罗衣。
)
李白·唐
玉蟾离海上,
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
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
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
临风一咏诗。
李白·唐
霜凋楚关木,
始知杀气严。
寥寥金天廓,
婉婉绿红潜。
胡燕别主人,
双双语前檐。
三飞四回顾,
欲去复相瞻。
岂不恋华屋,
终然谢珠帘。
我不及此鸟,
远行岁已淹。
寄书道中叹,
泪下不能缄。
李白·唐
天地为橐籥,
周流行太易。
造化合元符,
交媾腾精魄。
自然成妙用,
孰知其指的。
罗络四季间,
绵微无一隙。
日月更出没,
双光岂云只。
姹女乘河车,
黄金充辕轭。
执枢相管辖,
摧伏伤羽翮。
朱鸟张炎威,
白虎守本宅。
相煎成苦老,
消铄凝津液。
仿佛明窗尘,
死灰同至寂。
捣冶入赤色,
十二周律历。
赫然称大还,
与道本无隔。
白日可抚弄,
清都在咫尺。
北酆落死名,
南斗上生籍。
抑予是何者,
身在方士格。
才术信纵横,
世途自轻掷。
吾求仙弃俗,
君晓损胜益。
不向金阙游,
思为玉皇客。
鸾车速风电,
龙骑无鞭策。
一举上九天,
相携同所适。
李白·唐
茫茫南与北,
道直事难谐。
榆荚钱生树,
杨花玉糁街。
尘萦游子面,
蝶弄美人钗。
却忆青山上,
云门掩竹斋。
李白·唐
常闻玉泉山,
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
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
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
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
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
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
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
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
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
长吟播诸天。
李白·唐
凉风度秋海,
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
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
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
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
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
泣下谁能挥。
李白·唐
翛然金园赏,
远近含晴光。
楼台成海气,
草木皆天香。
忽逢青云士,
共解丹霞裳。
水退池上热,
风生松下凉。
吞讨破万象,
搴窥临众芳。
而我遗有漏,
与君用无方。
心垢都已灭,
永言题禅房。
回乡偶书的偶书是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回乡偶书二首【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是指《回乡偶书二首》,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上的古诗。作者为唐代诗人贺知章。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不是,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顶上,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它依临黄河,远眺华山。黄鹤楼在三国时期是军事楼,后演变成为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登鹳雀楼》是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学的古诗。作者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全诗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春晓》是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因此,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季,在一天清晨,也就是日出前后的时刻。
古诗春晓,村居中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东风纸鸢春晓【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五言绝句。
王昌龄的《出塞》诗句秦汉所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四类。
出塞表达了诗人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