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门外橘花犹的皪,
墙头荔子已斓斑。
树暗草深人静处,
卷帘攲枕卧看山。
苏轼·宋
柳门京国道,
驱马及春阳。
野火烧枯草,
东风动绿芒。
北行连许邓,
南去极衡湘。
楚境横天下,
怀王信弱王。
苏轼·宋
珥笔西归近紫宸,
太平典册不缘麟。
付君此事宁论晋,
载我当时旧过秦。
门外想无千斛米,
墓中知有百年人。
看君两眼明如镜,
休把春秋坐素臣。
苏轼·宋
不肯惺惺骑马回,
玉山知为玉人颓。
紫云有语君知否,
莫唤分司御史来。
苏轼·宋
折杨新曲万人趋,
独和先生于蒍于。
但信椟藏终自售,
岂知碗脱本无抚。
朅从冰叟来游宦,
肯伴臞仙亦号儒。
棠棣并为天下士,
芙蓉曾到海边郛。
不嫌雾谷霾松柏,
终恐虹梁荷栋桴。
高论无穷如锯屑,
小诗有味似连珠。
感君生日遥称寿,
祝我余年老不枯。
未办报君青玉案,
建溪新饼截云腴。
苏轼·宋
但有樽中若下,
何须墓上征西。
闻道乌衣巷口,
而今烟草萋迷。
苏轼·宋
寂寞申公谢客时,
自言已见穆生机。
绾臧下吏明堂废,
又作龙钟病免归。
苏轼·宋
海角烦君远访,
江源与我同来。
剩作数诗相送,
莫教万里空回。
苏轼·宋
三人一旦同行,
留下高斋月明。
遥想扁舟京口,
尚余孤枕潮声。
苏轼·宋
为余远致殷勤,
瑞草桥边老人。
红带雅宜华发,
白醪光泛新春。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