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更厌劳生能几日,
莫将归思扰衰年。
片云会得无心否,
南北东西只一天。
苏轼·宋
十方三界世尊面,
都在东坡掌握中。
送与罗浮德长老,
携归万窍总号风。
苏轼·宋
肩舆欲到岑公洞,
正怯冲泥傍险行。
定是岑公闷清境,
春江一夜雨连明。
蓬窗高枕雨如绳,
恰似糟床压酒声。
今日岑公不能饮,
吾侪犹健可频倾。
苏轼·宋
坐来真个好相宜,
深注唇儿浅画眉。
须信杨家佳丽种,
洛川自有浴妃池。
苏轼·宋
吴塞蒹葭空碧海,
隋宫杨柳只金堤。
春风自恨无情水,
吹得东流竟日西。
苏轼·宋
病为兀兀安身物,
酒作蓬蓬入脑声。
堪笑钱塘十万户,
官家付与老书生。
苏轼·宋
何人生得宁馨子,
今夜初逢掣笔郎。
莫怪围棋忘瓜葛,
已能作赋继灵光。
苏轼·宋
岩垂匹练千丝落,
雷起双龙万物春。
此水此茶俱第一,
共成三绝景中人。
苏轼·宋
先君昔爱洛城居,
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筑吾岂敢,
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
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
两翁相对清如鹄。
苏轼·宋
一夕雷轰荐福碑。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