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
公孙仓皇奉豆粥。
湿薪破灶自燎衣,
饥寒顿解刘文叔。
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
帐下烹煎皆美人。
萍齑豆粥不传法,
咄嗟而办石季伦。
干戈未解身如寄,
声色相缠心已醉。
身心颠倒自不知,
更识人间有真味。
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
茅檐出没晨烟孤。
地碓舂秔光似玉,
沙瓶煮豆软如酥。
我老此身无着处,
卖书来问东家住。
卧听鸡鸣粥熟时,
蓬头曳履君家去。
苏轼·宋
兰玉当年刺史家,
双鞬驰射笑穿花。
而今白首闲骢马,
只有清樽照画蛇。
寂寂小轩蛛网遍,
阴阴垂柳雁行斜。
手柔弓燥春风后,
置酒看君中戟牙。
苏轼·宋
乐全先生梦人以诗三篇示之,
字皆旁行而不可识。
傍有人道衣古貌,
为读其中一篇云:人事且常在,
留质悟圆间。
凡四句,
觉而忘其二,
以告其客苏轼。
轼以私意广之云。
圆间有物物间空,
岂有圆空入井中。
不信天形真个样,
故应眼力自先穷。
连环已解如神手,
万窍犹号未济风。
稽首问公公大笑,
本来谁碍更求通。
苏轼·宋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
未有以画花者也。
汴人尹白能之,
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
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
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
扶疏态自完。
莲风尽倾倒,
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
求为黑牡丹。
兼书平子赋,
归向雪堂看。
苏轼·宋
同年友李君讳惇,
字宪仲。
贤而有文,
不幸早世,
轼不及与之游也,
而识其子廌有年矣。
廌自阳翟见余于南京,
泣曰:吾祖母边、母马、前母张与君之丧,
皆未葬,
贫不敢以饥寒为戚,
顾四丧未举,
死不瞑目矣。
适会故人梁先吉老闻余当归耕阳羡,
以绢十匹、丝百两为赆,
辞之不可。
乃以遗存,
曰:此亦仁人之馈也。
既又作诗,
以告知君与廌者,
庶几皆有以助之。
廌年二十五,
其文晔然,
气节不凡,
此岂终穷者哉。
大梦行当觉,
百年特未满。
遑哀已逝人,
长眠寄孤馆。
念我同年生,
意长日月短。
盐车困骐骥,
烈火废圭瓚。
后生有奇骨,
出语已精悍。
萧然野鹤姿,
谁复识中散。
有生寓大块,
死者谁不窾。
嗟君独久客,
不识黄土暖。
推衣助孝子,
一溉滋汤旱。
谁能脱左骖,
大事不可缓。
苏轼·宋
章默居士,
字志明。
生公侯家,
才性高爽,
弃家求道,
不蓄妻子,
与世无累,
而父母与兄之丧,
贫不能举,
以是眷眷世间,
不能无求于人。
余深哀其志,
既有以少助之,
又取其言为诗以赠其行,
庶几有哀之者。
章子亲未葬,
余生抱羸疾。
朝吟噎邻里,
夜泪腐茵席。
前年黑花生,
今岁白发出。
身随日月逝,
恨与天地毕。
愿求不毛田,
亲筑长夜室。
难従王孙裸,
未忍夏后{即土}。
五陵多豪士,
百万付一掷。
心知义财难,
甘就贫友乞。
不辞毛发施,
行自丘山积。
此志苟朝遂,
夕死真不戚。
誓求无生理,
不践有为迹。
弃身尸陀林,
乌鸟任狼籍。
苏轼·宋
元丰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杜几先自浙东还,
与余相遇于金山,
话天台之异,
以诗赠之。
我梦游天台,
横空石桥小。
松风吹aa30露,
翠湿香袅袅。
应真飞锡过,
绝涧度云鸟。
举意欲従之,
翛然已松杪。
微言粲珠玉,
未说意先了。
觉来如堕空,
耿耿窗户晓。
群生陷迷网,
独达従古少。
杜叟子何人,
长啸万物表。
妻孥空四壁,
振策念轻矫。
遂为赤城游,
飞步凌缥缈。
问禅不归舍,
屡为瓠壶绕。
何人识此志,
佛眼自照了。
我梦君见之,
卓尔非魔娆。
仙葩发茗碗,
翦刻分葵蓼。
従今更不出,
闭户闲騕褭。
时従佛顶岩,
驰下双莲沼。
苏轼·宋
无为子尝奉使登太山绝顶,
鸡一鸣,
见日出。
又尝以事过华山,
重九日饮酒莲花峰上。
今乃奉诏与高丽僧统游钱塘。
皆以王事,
而従方外之乐,
善哉未曾有也,
作是诗以送之。
天门夜上宾出日,
万里红波半天赤。
归来平地看跳丸,
一点黄金铸秋橘。
太华峰头作重九,
天风吹滟黄花酒。
浩歌驰下腰带鞓,
醉舞崩崖一挥手。
神游八极万缘虚,
下视蚊雷隐污渠。
大千一息八十返,
笑厉东海骑鲸鱼。
三韩王子西求法,
凿齿弥天两勍敌。
过江风急浪如山,
寄语舟人好看客。
苏轼·宋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
父老云常出于春夏,
今岁晚不复见矣。
予到官五日而去,
以不见为恨,
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
明日见焉,
乃作此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
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
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
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
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
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
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
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
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
岂知造物哀龙锺。
信眉一笑岂易得,
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
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
相与变灭随东风。
苏轼·宋
富郑公之客李君讳常,
登人也。
故太守李公讳师中,
榜其闾曰遗直。
而其子大方,
求诗于轼,
为赋一首。
使君不浪出,
羔雁亲扣门。
先生但清坐,
薤水已多言。
当时邦人化,
市无晨饮豚。
岁月曾几何,
客主皆九原。
鲁经有余叹,
楚些无归魂。
我作遗直诗,
过者式其藩。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