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江上松楠深复深,
满山风雨作龙吟。
年来老干都生菌,
下有孙枝欲出林。
白发未成归隐计,
青衫倘有济时心。
闭门试草三千牍,
仄席求人少似今。
苏轼·宋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
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
待苏子瞻来,
令作诗其侧。
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
见之,
乃赋一首。
斯人定何人,
游戏得自在。
诗鸣草圣余,
兼入竹三昧。
时时出木石,
荒怪轶象外。
举世知珍之,
赏会独予最。
知音古难合,
奄忽不少待。
谁云死生隔,
相见如龚隗。
苏轼·宋
亡友文与可有四绝,
诗一,
楚词二,
草书三,
画四。
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
惟子瞻一见,
识吾妙处。
既没七年,
睹其遗迹,
而作是诗。
笔与子皆逝,
诗今谁为新。
空遗运斤质,
却吊断弦人。
苏轼·宋
嘉祐中,
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
常游寒溪西山,
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轼谪居黄冈,
与武昌相望,
亦常往来溪山间。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考试馆职,
与圣求会宿玉堂,
偶话旧事。
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
因为此诗,
请圣求同赋,
当以遗邑人,
使刻之铭侧。
春江渌涨蒲萄醅,
武昌官柳知谁栽。
忆従樊口载春酒,
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
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
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
但见落日低黄埃。
归来解剑亭前路,
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
石臼杯饮无樽罍。
尔来古意谁复嗣,
公有妙语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
常恐野火烧苍苔。
当时相望不可见,
玉堂正对金銮开。
岂知白首同夜直,
卧看椽烛高花摧。
江边晓梦忽惊断,
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帐空猿鹤怨,
江湖水生鸿雁来。
请公作诗寄父老,
往和万壑松风哀。
苏轼·宋
置酒未逢休沐,
便同越北燕南。
且复歌呼相和,
隔墙知是曹参。
丹青已自前世,
竹石时窥一斑。
五字当还靖节,
数行谁似高闲。
苏轼·宋
纷纷荣瘁何能久,
云雨従来翻覆手。
怳如一梦堕枕中,
却见三贤起江右。
(曾子开、刘贡父、孔经父,
皆江西人。
)嗟君妙质皆瑚琏,
顾我虚名但箕斗。
明朝冠盖蔚相望,
共扈翠辇朝宣光。
武皇已老白云乡,
正与群帝骖龙翔,
独留杞梓扶明堂。
苏轼·宋
驾部员外郎李君宗固,
景祐中良吏也,
守汉州。
有道士尹可元,
精练善画,
以遗火得罪,
当死。
君缓其狱,
会赦,
获免,
时可元年八十一,
自誓且死必为李氏子以报。
可元既死二十余年,
而君子世昌之妇,
梦可元入其室,
生子曰得柔,
小名蜀孙。
幼而善画,
既长,
读庄、老,
喜之,
遂为道士,
赐号妙应,
事母以孝谨闻。
其写真,
盖妙绝一时云。
世人只数曹将军,
谁知虎头非痴人。
腰间大羽何足道,
颊上三毛自有神。
平生狎侮诸公子,
戏著幼舆岩石里。
故教世世作黄冠,
布袜青鞋弄云水。
千年鼻祖守关门,
一念还为李耳孙。
香火旧缘何日尽,
丹青余习至今存。
五十之年初过二,
衰颜记我今如此。
他时要指集贤人,
知是香山老居士。
(乐天为翰林学士,
奉诏写真集贤院。
)
苏轼·宋
此身江海寄天游,
一落红尘不易收。
未许相如还蜀道,
空教何逊在扬州。
又惊白酒催黄菊,
尚喜朱颜映黑头。
火急著书千古事,
虞卿应未厌穷愁。
苏轼·宋
玉堂昼掩春日闲,
中有郭熙画春山。
鸣鸠乳燕初睡起,
白波青嶂非人间。
离离短幅开平远,
漠漠疏林寄秋晚。
恰似江南送客时,
中流回头望云巘。
伊川佚老鬓如霜,
卧看秋山思洛阳。
为君纸尾作行草,
炯如嵩洛浮秋光。
我従公游如一日,
不觉青山映黄发。
为画龙门八节滩,
待向伊川买泉石。
苏轼·宋
旧闻靖长官、贺水部,
皆唐末五代人,
得道不死。
章圣皇帝东封,
有谒于道左者,
其谒云晋水部员外郎贺亢,
再拜而去,
上不知也。
已而阅谒,
见之,
大惊,
物色求之不可得。
天圣初,
又使其弟子喻澄者诣阙进佛道像,
直数千万。
张公安道与澄游,
具得其事。
又有乔仝者,
少得大风疾几死,
贺使学道,
今年八十,
益壮盛。
人无复见贺者,
而仝数见之。
元祐二年十二月,
仝来京师十许日,
余留之不可,
曰贺以上元期我于蒙山,
又曰吾师尝游密州,
识君于常山道上,
意若喜君者。
作是诗以送之,
且作五绝句以寄贺。
君年二十美且都,
初得恶疾堕眉须。
红颜白发惊妻孥,
览镜自嫌欲弃躯。
结茅穷山啖松腴,
路逢逃秦博士卢。
方瞳照野清而臞,
再拜未起烦一呼。
觉知此身了非吾,
炯然莲花出泥涂。
随师东游渡潍邞,
(潍、邞,
密州二水名。
。
)山头见我两轮朱。
岂知仙人混屠沽,
尔来八十胸垂胡。
上山如飞嗔人扶,
东归有约不敢渝。
新年当参老仙儒,
秋风西来下双凫,
得枣如瓜分我无。
生长兵间早脱身,
晚为元祐太平人。
不惊渤澥桑田变,
来看龟蒙漏泽春。
曾谒东封玉辂尘,
幅巾短褐亦逡巡。
行宫夜奏空名姓,
怅望云霞缥缈人。
垂老区区岂为身,
微言一发重千钧。
始知不见高皇帝,
正似商山四老人。
旧闻父老晋郎官,
已作飞腾变化看。
闻道东蒙有居处,
愿供薪水看烧丹。
千古风流贺季真,
最怜嗜酒谪仙人。
狂吟醉舞知无益,
粟饭藜羹间养神。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