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一声鸣雁破江云,
万叶梧桐卷露银。
我自飘零足羁旅,
更堪秋晚送行人。
苏轼·宋
旌旗翻,
疑有无。
日惨变,
神在涂。
飞赤篆,
诉阊阖。
走阴符,
行羽檄,
万灵集兮。
苏轼·宋
雷阗阗,
山昼晦。
风振野,
神将驾。
载云罕,
从玉虯。
旱既甚,
蹶往救,
道阻修兮。
苏轼·宋
骑裔裔,
车斑斑。
鼓箫悲,
神欲还。
轰振凯,
隐林谷。
执妖厉,
归献馘,
千里肃兮。
苏轼·宋
风为幄,
云为盖。
满堂烂,
神既至。
纷醉饱,
锡以雨。
百川溢,
施沟渠,
歌且舞兮。
苏轼·宋
神之来,
怅何晚。
山重复,
路幽远。
神之去,
飘莫追。
德未报,
民之思,
永万祀兮。
苏轼·宋
家山忘了脚腾腾,
试作巴谈却解譍。
不为游人问乡里,
岂知身是锦城僧。
苏轼·宋
方丈门开怪不迎,
给孤邀供未还城。
兴来且作寻安道,
醉後何须觅老兵。
苏轼·宋
晚照余乔木,
前村起夕烟。
棋声虚阁上,
酒味早霜前。
远谪何须恨,
来游不偶然。
风光类吾土,
乃是蜀江边。
苏轼·宋
放船江濑浅,
城郭近连村。
水槛松筠静,
市桥灯火繁。
谁家挂鱼网,
小舫系柴门。
卜筑计未定,
何妨试买园。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刘景文60岁去世。
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出自《赠刘景文/冬景》。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老了,还能自己吃饭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花开花落终有时”应是从“花落花开自有时”而来,它的意思是:花朵凋落和花朵绽放开自然会有一定的时候。
“花开花落终有时”下一句是“缘起缘灭无穷尽”。